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直线与双曲线)徐莹一、课程分析:新教学大纲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这部分教材的要求是:掌握其简单应用。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公共点个数问题,相交时的弦长,弦中点或相关轨迹问题,三角形面积问题,对称性问题,存在性问题,与向量综合等问题,由于本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这类问题常涉及到圆锥曲线的性质和直线的基本知识点,所以应给以足够的重视,而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很大的课题,问题的大小、深浅差别很大。为此,从解析几何的本质出发,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体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又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一节很重要但又有一定深度的课。学情分析: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是在已经对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但不少学生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全面,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以后,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而不少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习惯于听老师的分析,自己不主动探索,学习比较被动,往往老师分析的头头是道,学生也频频点头,但时间一长,就都忘了。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得出结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并能类比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进行求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类比等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代数方法研究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解析几何本质的理解及其应用。二、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教师的“满堂教”为学生的“满堂学”。让“教堂”变为“学堂”。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安排回忆、尝试、讨论、发言、实物演示,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中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着这个原则,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本节教学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理论探究采用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的方法;反馈练习采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讲评的方法。另外,多媒体手段的引入能直观地加深印象,实物投影仪给了交流的平台,提高了教学效益。三、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那么请同学们回答: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想一想如何通过图像来表示?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简要实录:由于刚学过大家很齐声的回答三种:相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