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错位相减法)》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数列求和是高考数列问题中的一个重难点。故安排了数列求和总结的专题课,帮助学生归纳数列求和的方法,形成知识体系。错位相减法是数列求和的一种重要方法,之前在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时候,学生有教材分析接触过一次,但是没有推广到差比数列的求和。由于错位相减法的步骤比较多,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所以学生容易犯错。所以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错位相减法,能运用错位相减法求差比数列的和。教学目标:(1)对例题进行变形,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探索差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即错位相减法。从中让学生体会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2)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熟悉错位相减法的解题步骤。知识与技能:掌握错位相减法,能够用错位相减法求“差∙比”数列的和。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等式错位相减,将不能求和的问题转化成能用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例题变形,引导学生探索差比数列的求和方法,体会化归情感,态度与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唤起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引价值观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错位相减法求通项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的数列前n项和。难点:错位相减后的项数、符号问题,以及对转化数学思想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数列求和方法:(1)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Sn=na1+n(n−1)2d或Sn=na1+an2通项公式:一次函数等差数列指数型函数等比数列(2)分组求和法:通项公式是“差+¿比”型数列的求和注:在求和之前,一定要先判断数列的类型,如何判断?设计意图:回顾数列求和的方法,求和之前先判断数列类型,为接下来研究错位相减法做好复习铺垫工作。二、方法探究例: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bn=2n(1)求数列{an}的前n项和;(“差”求和)(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比”求和)(3)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差+¿比”求和)新问题:如何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设计意图:根据已学的数列求和方法进行类型判断,提出新问题,确定解决类型,引出主题。三、错位相减法原理体会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Sn=a1+a2+a3+⋯+an−1+an即:Sn=a1+a1q+a1q2+⋯a1qn−2+a1qn−1qSn=a1q+a1q2+a1q3⋯+a1qn−1+a1qn错位相减得(1−q)Sn=a1−a1qnq当≠1,Sn=a1(1−qn)1−q=a1−anq1−qq当=1,Sn=na1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