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高中部高艳一、教学目标1.根据创设的情景,理解椭圆的定义.2.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在化简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掌握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理解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②掌握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难点: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领会坐标法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椭圆的概念生成1.1生活中的椭圆问题1:当我们用一个垂直于圆锥的轴的平面截圆锥,截口曲线(截面和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一个圆.如果改变圆锥的轴和截平面所成的角,那么会得到怎样的曲线呢?如果,用一个不垂直于圆锥的轴平面截圆锥,当截面与轴所成角度不同时,得到的截口曲线也不同。它们分别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为圆锥曲线。椭圆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在科研、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椭圆的身影呢?【预设答案】椭圆形桌子,盘子,火腿肠的斜切面【设计意图】先直观感受椭圆的形状,在生活中寻找例子,建立数学和实际的联系.1.2绘制椭圆,生成概念【数学活动】取一条细绳,用图钉把绳子两端固定,用铅笔尖(M)把细绳拉紧,在图纸上慢慢移动,看看能画出什么图形?这一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M)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请三名同学上黑板共同参与实验活动,其他同学分组进行)【活动预设】第一幕:细绳两端相距特别近,图形很接近圆第二幕:细绳两端相距适中,图形扁一些,椭圆形状更直观.第三幕:细绳两端相距较远,笔尖绕着细绳转动那么顺畅,图形更扁长.2第四幕:细绳一端固定后,固定另一端时之前的一端被拉掉了学生总结画图变化中的不变量,师生一起总结得出: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在归纳椭圆定义的过程中,根据实验中同学们出现的现象,如第三幕和第四幕情形,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突出体现“常数”及“常数的范围”等关键词与相应的特征.同时强调平面内的大前提.问题2:在定义中,如果,动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当时点M的轨迹为:线段当时点M的轨迹不存在【设计意图】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这样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归纳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