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平面(第一课时)(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李胜庚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的概念,会用图形与字母表示平面.2.掌握并应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点共线、线共点、点线共面.3.熟悉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个基本事实、三个推论2.教学难点:应用三个基本事实和推论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1.平面的含义1.1情境引入,认识平面【实际情境】在初中,由现实事物直观感觉抽象得到了点和直线,那下图中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给我们以什么样的直观感觉呢?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1.2深入了解,加深认识平面的特征:①平、②无厚薄、③无限延展.平面的画法:①水平放置②竖直放置2平面的表示:①用希腊字母表示:平面α、平面β、平面γ等,并写在平行四边形一个角内.②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平面ABCD、平面AC.2.平面的性质问题1: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呢?自行车用一个脚架和两个车轮着地就可以“站稳”,三脚架的三脚着地就可以支撑照相机.由这些事实和类似经验说明什么?【活动预设】(1)观察现实生活中下某些现象,总结出一般规律.(2)类比:类比初中学习过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几点能确定一个平面?并且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入手,思考几点能确定一个平面,让同学们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也回馈于生活.2.1基本事实1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以简单说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CDABαβ3图形语言:问题2:如果直线与平面α有一个公共点P,直线是否在平面α内?如果直线与平面α有两个公共点呢?实际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把一根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到桌面上,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活动预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找到一般规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践,体会基本事实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基本事实2的理解.2.2基本事实2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利用基本事实1和基本事实2可得如下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αABABlα阮、αPbaαaAbaα4证明:(推论1)在直线上任取两点B和C,由基本事实1得,经过A,B,C三点确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