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近似数【内容分析】近似数与准确数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类数,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认识到什么是近似数,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总结出近似数求法,以及运用它去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已在小学初步结识了近似数、精确度等相关知识,也对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有简单的了解,并且刚刚认识了无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准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能准确说出精确位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近似数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2.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近似数的的取法.[来源:学|科|网Z|X|X|K]难点是求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包括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及它所表示的范围)。【教学准备】三个不同刻度的尺子、PPT课件2【教学过程】活动1:量身高老师提前准备了三个单位长度分别是0.5m、0.1m和0.01m的尺子,分别找三组学生(每组三个人合作)测量一个学生的身高,针对测量出的不同数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测量得到的数值都不是准确的,但它们接近实际,由此引出课题《近似数》。设计意图:学生亲身体验量身高,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存在的合理性。活动2:猜价格请一名学生拿着一本书,让同学们猜这本书的价格,通过同学们猜的数值,判断高了还是低了逐渐缩小范围,最后得到准确数值。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猜出准确数的。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是接近实际的数。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是现实有意义的数学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3:计算无理数❑√10(精确一位小数)引导学生借助刚才猜价格的方法,先确定❑√10的范围,再逐渐缩小范围,最后定出❑√10在3.15和3.2之间,所以可以近似得到3.2。这样让学生感受逼近法估算无理数。这是由范围定近似值,反过来再看刚量的身高1.68在什么范围内的数能近似得到它。学生们通过讨论确定出它的范围。引导学生总结出近似数的定义:接近实际的数或在计算中按要求所取的与某个准确数接近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近似数。老师举几个近似数例子,再让学生举几个生活中近似数的例子,感受近似数的存在性。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生活中“近似数”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近似数,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探究一:近似数与准确数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