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的性质定理;3.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体验从一般到特殊及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发展辩证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教学难点】探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过程.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是否也适用于相似三角形呢?问题2如果△ABC与△A1B1C1相似,能类似于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一种相似表示方法吗?△ABC与△A1B1C1的相似比为k,那么△A1B1C1与△ABC的相似比也是k吗?问题3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教学说明】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设置,既帮助学生认识了相似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知识,又为引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作些铺塾,教师可釆用自问自答形式讲述这部分内容.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AB,BC,DE,EF长度,则相等吗?2【教学说明】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白纸上画出类似图形,测出所截各条线段的长度(尽可能准确些),然后求出相应比值的近似值,便于作出说明.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对出现比值相差较大情形,帮助他们分析,找出原因,尽量让学生们获得对应线段的比值近似相等这一结果,形成感性认知.最后,教师可综合大多数同学的认知,给予总结,得出结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教学说明】这一结论不要求学生证明,只需形成感性认识.为了便于记忆,上述定理的结论可使用下面形象化的语言,如:问题2如图,当l1//l2//l3时,在(1)中是否仍有在(2)中是否仍有【教学说明】针对问题2,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进行说明,不可继续用测量方法得到,这样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这里建议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认识,最后教师再与全班同学一道分析,得出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到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问题3如图,在△ABC中,DE//BC,DE分别交AB、AC于D、E,则△ABC与△ADE能相似吗?为什么?3问题4如图,已知DE//BC,DE分别交AB.AC的反向延长线于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