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课标对本节课要求是: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三)学生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但是学生已经知道数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并且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这些基础是学习新课的必备条件。为了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特别设计了反馈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将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观察、归纳、推断得到数学猜想,体验数学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五)教学策略:有理数加法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教学的基础,首先要弄清加法运算法则的来龙去脉,还应结合实例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领悟,及时总结运算方法和规律。通过复习提问-新课引入-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进行本节课教学过程。(六)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比较下列各对有理数的大小关系。(1)7和4;(2)--7和4;(3)--3.5和--4;(4)--1/2和--2/3。2、确定一个有理数既要考虑它的,又要考虑它的(此环节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做出解答,师生共同规范,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二)新课引入:一个物体在数轴上作左右方向的运动,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学生提前准备好数轴)学生小组完成活动1:(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物体在原点侧,离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