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既可以看成是一节新授课,又可以当作是一节复习课,是本章的重点,是全章知识的综合与运用。由于有了小学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节课学生能够较快的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重点集中在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加减乘除的熟练计算。所以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先后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能合理的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3、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加法法则的使用和乘方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快速口答:-9-2,32÷(-8),添加减号、加号,构成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引出定义。-9-2-32÷(-8)+提问小学学过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让学生计算上述算式,提问运算顺序。添加括号,构成带括号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9-[2-32÷(-8)]+让学生计算,提问运算顺序。学生口答。学生口答:先乘除,再加减。计算算式,回答: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学生计算回答:如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简单回顾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类比小学的四则运算顺序,计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得出运算顺序。第二环节:例题练习,掌握新知例1.计算下面两题:1)2)选择不同结果的习题在实物投影展示,同时展示3-4份,引导学生辨析,标注错误点,得出正确答1)学生自主完成。2)检查投影上的解题过程,发现其中问题,并辨析。3)修改自己的解题过程。解:1)第1小题的作用是强调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如有括号,依然先算括号里的,辨析的重点是的加法法则的使用。部分同学会用分配律来解决这个问题,加以肯定但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方法。案。例2、选择不同结果的习题在实物投影展示,引导学生辨析,标注错误点,得出正确答案,投影展示规范解题过程。例3、展示同学们的两种不同解法:1)使用分配律;2)先乘除,后加减。让学生体会合理使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2)1)学生自主完成,一名同学板书。2)检查投影上的解题过程,发现其中问题,并辨析,辨析过程中强调运算顺序。3)修正自己的解题过程。解:1)学生自主完成,一名同学板书。2)辨析解题过程中用到了什么运算律,作用是简化运算。3)修正自己的解题过程。解:第2小题重点辨析两点:(1)的区别(2)同级运算顺序在本题中是易错点。本例中含有小括号,中括号,学生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