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角的和与差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具体图形,了解两个角的和与差的意义,并会进行角的和差运算。2、了解角平分线,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3、体会简单推理。数学思考:1、由一个顶点引出三角射线构成的图形是本节课的基本图形,它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基本和差关系。通过将角对折,由基本图形转化出角的平分线这种特殊情形,让学生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2、对于角平分线的教学,可类比线段的中点,体会类比的思想。3、整个教学过程从两大方面研究:一是从图形上研究角的和与差,一是从数量上研究角的和与差,并且体会它们之间的互应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及合作交流精神。学情分析: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线段的和与差,在接受角的和与差时有一定的基础,通过类比学习不会感觉太难。但用角平分线进行推理写过程时会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讲解。教学重点: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及其意义。教学难点:利用角的平分线进行简单推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用纸片做的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有关知识。请问:你们能用手中三角板画出30°、45°、60°、90°的角吗?但我遇到了困难,用三角板怎样作出15°、75°的角呢?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今天的探索之旅——(板书:角的和与差)设计意图:让学生用非常熟悉的三角板作出30°、45°等特殊角,使他们觉得非常容易。接着又提出了15°、75°的角如何画的问题,增加了难度,让学生经历了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从而引发了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去学习,可能会更有目的性,更有兴趣。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活动1:从图形上研究角的和与差。观察图形,思考如下问题:1、图中都有哪些角?2、这些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确定角的个数,明确角之间的和差关系。BCOA1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发现角的和差关系,若学生仅说出大小关系,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类比线段的和与差,发现角的和差关系。教师关注:学生能否用符号表示这些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学生能否理解角的和差的意义。提示:角可以比较大小,也可以进行和与差的运算,可以用两个角的和或差表示第三个角。两角之和或差等于第三个角,就是指两角的度数之和或差等于第三个角的度数。设计意图:由图形中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得到角的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