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务智能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措施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2746718

大小:948.55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财务 智能化 背景 会计 人才培养 改革 措施 研究
第 21 期2023 年 7 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21July,2023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名称:中国光伏农业系统生态位构建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KJ202024。2023 年度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数字普惠金融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0440。作者简介:王玲俊(1984),女,江苏丹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智能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措施研究王玲俊,刘 融(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摘要:财务智能化的迅猛发展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影响,也给会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未来高校会计教育需要改革与创新。文章从财务智能化对会计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分别从重塑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强化会计师资团队、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财务智能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措施,为我国高校有效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提供借鉴。关键词:财务智能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 随着“大智移云物区”的快速崛起,会计行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IBM Watson 认知技术等财务智能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企业中,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财务智能化。人工智能及新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给传统会计和会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新的挑战。财务智能化时代需要高级的分析型和管理型复合会计人才,但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滞后于财务智能化的发展。高校作为会计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需要改革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1 财务智能化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财务智能化时代下,会计人员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让办公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与此同时智能化的财务工具减轻并替代了会计人员烦琐重复的工作1。财务智能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会计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前进,同时又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给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1 职业道德的践行者 财务舞弊案例的发生使国内资本市场受到重创,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会计人员缺失诚信和职业道德。财务智能化发展产生了新型的财务舞弊手段,给会计人员带来了新的考验2。会计人员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谨遵职业操守、坚持职业准则。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对已有舞弊案例,尤其是涉及新信息技术手段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保持清晰的认知和敏锐的洞察力。1.2 数智技术的实践者 财务智能化背景下,会计人员除了收集原始数据,还会搜集到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此时就要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从海量数据中寻找问题,完善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机制。会计人员作为数智技术的实践者,要学会新型的数据搜集方法,运用大数据会计处理系统和数据分析软件构建模型,挖掘所获取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企业做出有前瞻性的信息分析,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创造竞争优势3。1.3 企业管理的引领者 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除了需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管理分析能力、能够解决财务智能化下各种复杂问题的人才。他们能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整理,结合所学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审计、税法、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分析评估,为企业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4。新时代对会计人员数据挖掘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管理分析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也从基础的财会人员转化为智能高级财务管理型人员。1.4 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财务智能化趋势下,需要变革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人员要具备创新精神,将传统会计核算逐渐21第 21 期2023 年 7 月江苏科技信息 科技人才No.21July,2023向业务渗透。在业务处理时,不局限于事后业务数据的获取以及会计准则的要求,而要运用创新精神,将工作重点延伸至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将视野扩大至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所在的整个行业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等。在全新的背景下,要求会计人员具备钻研能力,不断吸收和消化新知识、新信息,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工作中5。对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也要求会计人员提高适应能力,能够尽快地适应并应对企业在新环境下的现实状况。2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2.1 培养目标与财务智能化要求未完全接轨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基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再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制定的,仍然彰显出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与财务智能化发展的要求相匹配。新的环境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高校正在积极向财务智能化方向探索并不断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开设这个方向的新兴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挖掘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管理分析决策能力等综合实力,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6。2.2 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先进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仍是以会计基础、会计核算为主的传统模式,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也只是让学生简单地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过程。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有 3 类:第一类高校拥有齐全的软硬件设备和雄厚的师资条件,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已经进行了改革创新,但在大数据方面的教学仍停留在技术层面,缺少与专业知识的衔接。第二类高校处于探索修订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正在将财务智能化课程嵌入原有课程体系中,但这种修订只停留在专业知识的扩充,没有真正意义上将财务智能化与传统会计知识融合。第三类高校虽已意识到财务智能化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但迫于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又缺乏兼具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师资,还没有条件完善课程体系。综上,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未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对具备会计大数据挖掘、分析、决策等综合能力的会计人才培养仍然是工作重点7。2.3 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 高校会计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与财务智能化发展速度不匹配,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会计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但会计准则、税法新政等专业知识每年都在变化,要求教师时刻更新知识储备,会计教师本身就承担了知识更新压力。随着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要求教师进一步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再将其融入原有的会计知识体系中,这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时间精力,增加了新的压力和难度,部分教师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知识的更新。第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以及职称晋升以科研成果为主,这驱动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科研工作中,在更新专业知识方面的时间和动力不足8。2.4 教材体系不足,教学方式落后 财务智能化下致力于培养兼具会计知识和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的嵌入需要配备新的教材、教学和考核方式、实践平台等教学体系。大部分高校正处于教学改革初级阶段,缺少相应的教材资料,需要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撰写。在教学方式上,高校普遍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无法应对财务智能化转型,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教学脱节,当前的实训实践形式存在局限性,无法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与大数据新型技术充分融合9。3 财务智能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措施3.1 重塑人才培养目标 重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以立德树人为使命,提升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过去的培养体系更注重会计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高校应推广思政课堂,将思政类课程与会计课程融合渗透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围绕“知识、素质、能力”制定培养目标。该目标下培养出的会计人才要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广泛涉猎与财会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将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3.2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课程重心由“核算”转为“管理”。传统的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大,可以减少这类核算课程占比,加入决策分析类课程。重视学生的税务能力培养,将原有的税法类专业课合并,同时开设税法实践课程。第二,学科交叉融合。财务智能化背景下,在传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嵌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课程,使得两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促使人才培养目标落地生根。一方面,保留原有会计专业科学课程,让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对传统专业课程进行更新和完善。例如将智能化的方法、预警模型嵌入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传统课程中,培养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和运用大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3 强化会计师资团队 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强师资团队建设:第一,鼓励教师走出高校。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财务现场加强学习,协助企业共同建设、开发、运用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指派教师走进国内外院校或参加国内31第 21 期2023 年 7 月江苏科技信息 科技人才No.21July,2023外会议学习并交流大数据挖掘及分析技术,有助于教师掌握新时代财务智能化会计技能。第二,邀请专家走进校园。将校外大数据专家、会计实务专家请进高校进行专题讲座,引入企业大数据实践平台,与专家共同进行实践操作交流,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对智能化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重视现有教师培养。给教师提供丰富的培训、专家讲座、学术论坛,夯实全体教师的专业基础,提高他们在大数据财务分析、智能财务决策等方面的能力。3.4 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高校在培养新型会计人才时要更新传统的培养观点,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培养观念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新形势下的培养观念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更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借助“大智移云物区”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呈现出立体化、可视化、实务化、智能化的教学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云课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数字化与网络化思维。增加会计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在已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中进行优化和拓展,将线下课程从教室转移到企业中进行实地业务实操,将线上课程升级为仿真业务核算,线上线下课程有序对接,形成创新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教学模式。4 结语 本文深入分析我国财务智能化背景下会计人才需求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主要存在培养目标与财务智能化要求未完全接轨、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先进性、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教材体系不足、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由此可见,高校会计人才培训亟须改革。最后,本文提出了重塑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强化会计师资团队、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等改革措施,以期高校会计专业能够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适应财务智能化环境的复合型人才。参考文献1金春华,吕晓敏,王晖.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全国 336 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17-22.2蒋瑜峰,李夏宇,蒋绍宇,等.财务智能化趋势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2022(13):94-101.3王小红,徐焕章.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21(16):119-125.4时军,曹晓雪.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互联网+智慧教学”背景J.财会通讯,2022(15):160-165.5陈莉萍,马勇,李文静.“新业态”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的调研分析J.财会通讯,2022(23):115-117.6李慧,温素彬.比物连类: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J.财会月刊,2023(4):45-50.7胡俊南,杜思远,王振涛,等.大数据时代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财会通讯,2022(7):155-161.8舒伟,曹健,王华,等.我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会计研究,2021(8):177-189.9王昕.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