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3.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学会数学的分类讨论思想,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以及思维活动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我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地形成技能技巧,从而获得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设疑导入(5分钟)1.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因为我们无法解决小数减大数的问题,而生活中我们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本课将教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2.展示课件中白云山“白云弥漫”的风景图片和“乐在冰雪中”的雪景图片,引出相关思考问题,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创设为学生一直以来无法解决的学习问题,第二环节:探索规律,形成法则(10分钟)的温差问题:冬天,某日白云山的某处山峰的最高气温为10℃最底气温为-5℃,请你算算这天山峰上的温差为多少?3.教师利用学生解决温差问题所得出的算式10-(-5)导入新课,给出课题:§1.6有理数的减法(板书)4.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计算:10-(-5)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计算方法,尽量运用多种解法。对学生所运用的合理的方法给予充分肯定,对于独特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5.教师利用课件中两温度计的比较——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来验证结果。探索活动1:教师给出算式让学生观察比较10-(-5)=15与10+5=15两个算式及其结果的异同点。并利用课件简单提示。探索活动2:教师在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方法得到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后,提出:由一个式子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