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AcademicandPractise学术与实践《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张龙,胡月明(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缺少可实践内容,过于抽象,难学易忘。本文通过凝炼课程知识脉络,强化核心知识点、辅助学生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挑选可激励学生思考的真实案例,诱导学生运用课程理论思考问题,提升课程粘性等教学手段,对“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尝试。关键词: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方法论;教学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农机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教高厅函〔2020〕20号);贵州省教育厅2022年度省级“金课”(一流课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线下课程项目(校教联发(2022)3号)。作者简介:张龙,男,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胡月明,男,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以“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与机械工程理论体系交叉渗透所形成的机械类本科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研究经典控制理论以及机械工程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课程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形成系统思维,能够根据数理知识构建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控制原理对系统信息的传递及反馈控制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推衍系统优化的具体方法和指标。该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张龙,胡月明:《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125(一)先修课程多,对理论基础要求高该课程理论性强,学好该课程要求学生对《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物理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电子学》以及《机械原理》等先修课程有足够的掌握。(二)知识体系相对抽象,学生不易接受该课程知识点及内容偏向理论,技术层面内容相对较少,实践机会更少,教学过程中往往使学生感觉过于抽象,相对不易理解和掌握[1]。(三)课程体系逻辑紧密,环环相扣,学习时不易建立信心该课程体系逻辑链非常紧密,环环相扣。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某处知识点脱节,学生很难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建立学习信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四)学习容易偏离主旨,将课程内容理解为数学课程内容推衍对数学工具依赖度高,学生易把课程内容理解成数学,而忽略了对课程核心的理解,偏离课程主旨。本科阶段《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分析研究其动力学问题的方法是利用数理知识中的定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