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4T 3129-2018 皖西山区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44819

大小:368.78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4T 3129-2018 皖西山区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129 2018 西山 有机 水稻 生产技术 规程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1292018 皖西山区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organic rice in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Anhui 文稿版次选择 2018-04-16 发布 2018-05-16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 DB34/T 3129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凤台县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六安市植物检疫植物保护站、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金寨县农业委员会、安徽隆平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诚信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白湖农场集团服务技术中心、南谯区植保站、凤台县水稻原种场、颍上县农业委员会、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怀远县农技推广中心、宁国市农技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立权、何海兵、孔令娟、陆道训、尤翠翠、柯建、朱德泉、叶为发、刘海珍、康圣好、董连生、王良吉、赵磊、王献志、张广文、朱振江、祝尊友、陈茂娟、陈楠、谢宁宁、徐礼森、王华运、何清华、李佳新。DB34/T 31292018 1 皖西山区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皖西山区有机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选择、种植制度、品种选择、播种育秧技术栽插、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运输、贮藏等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皖西山区海拔 600 m 以下有机水稻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NY/T 2410 有机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DB34/T 1344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DB34/T 2101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 DB34/T 2653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皖西山区 指经度 1152011714,纬度 31013240,且海拔高度低于 600 m 的区域。4 通则 4.1 场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2410 的要求。4.2 投入品使用与管理 4.2.1 生产者选择并实施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维持或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稻的健康。4.2.2 在栽培管理措施不足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保证水稻健康的生长条件,需要使用有机水稻生产体系外投入产品时,可以使用 GB/T 19630.1 所规定的植物保护产品作为投入品,且应按照规定条件使用。4.2.3 作为植物保护产品的复合剂的有效成分应是 GB/T 19630.1 所规定的植物保护产品,不使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和神经毒性等物质作为助剂。DB34/T 31292018 2 4.2.4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保护品、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城乡生产生活污水污泥等废弃物等,认证的产品中不得检出有机产品中禁用物质。5 种植制度 5.1 皖西山区有机稻生产采用绿肥-水稻一年一熟制。5.2 选用中稻品种,籼稻生育期135 天、粳稻生育期145 天。5.3 水稻收获后种植紫云英,每 667m2 播量 2.5 kg3.0kg 种子,整个生长过程中,仅对长势较差的田块每 667m2 补施 30 kg50 kg 腐熟有机肥。5.4 水稻生长过程中,采用稻鸭种养相结合的多种管理方式,移栽后 7 天每 667m2 放置 20 只鸭龄 15 天的雏鸭,鸭群全天侯生活在稻田中,饲料主要以有机稻米碎米为主,至放鸭后 4 周,减少饲料投入量,鸭子食物来源以田间觅食为主。6 品种选择 6.1 根据当地积温、光照等生态条件对品种的要求,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抗稻瘟病和稻曲病中等以上、米质达到农业部颁二级以上的水稻品种。6.2 生产用品种每三年左右更新一次。7 播种技术 7.1 种子质量 种子符合 GB 4404.1 中的良种级标准,禁止使用包衣种子。7.2 晒种 播种前选晴暖天气晾晒稻种 1 天2 天,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要求。7.3 浸种催芽 用于浸种的水源温度需保持常温,并采用日浸夜露的办法使水稻种子达到破胸露白即可。7.4 营养土备制 秧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1000 kg、有机稻生产专用复合肥 100 kg,连续旋耕 23 次后取表层熟化土壤,粉碎过筛,选取粒径 2 mm5 mm 土粒为营养土。7.5 播种 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7.6 育秧和秧田管理 采用工厂化育秧,播量、播种方法和秧田管理等操作参照 DB34/T 1344 的规定。8 栽插 DB34/T 31292018 3 8.1 大田整理 紫云英绿肥田于 4 月下旬进行翻耕,耕深 16 cm18 cm,翻耕后晒垡 2 天3 天再灌水沤制。于插秧前 5 天左右进行旋耙整平,插秧前 1 天排干田水沉实土壤。冬闲田应实行冬翻,以冻垡、晒垡。8.2 移栽 8.2.1 手工移栽 人工移栽苗龄 30 天左右,株行距 13 cm*30 cm,每穴基本苗籼稻 3 苗5 苗、粳稻 5 苗7 苗。8.2.2 机械移栽 机械移栽秧龄 18 天22 天,移栽方法和栽插密度,籼稻参照 DB34/T 2101 的规定执行;粳稻参照 DB34/T 2653 的规定执行。9 肥料管理 9.1 基肥 所有施用的肥料种类应符合 GB/T 19630.1 的规定,施肥后耕翻地。a)冬闲田 每 667 m2施用 2000 kg3000 kg 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50 kg 腐熟的饼肥或商品有机肥 200 kg。b)绿肥田 每 667 m2施用 1500 kg2000 kg 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50 kg 腐熟饼肥或商品有机肥 200 kg。9.2 追肥 返青后每 667 m2 施 30 kg50 kg 腐熟的饼肥;水稻倒 4 叶时,每 667 m2 再追施用 30 kg50 kg腐熟的饼肥。10 水分管理 各生育期灌水深度:浅水移栽、返青期 2 cm3 cm、分蘖期土壤湿润或 1 cm2 cm、拔节孕穗期2 cm3 cm、抽穗开花期 1 cm2 cm、灌浆结实期土壤湿润或干湿交替,开花期如遭遇持续高温,采用 5 cm8 cm 深水层灌溉,收获前一周排干田水。11 病虫草害防治 11.1 病虫害防治 11.1.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抗虫性较强的品种,且经常轮换品种。秧田期注重培育壮苗、合理肥水管理等方法控制或减轻病虫害发生。11.1.2 生物防治:采用性诱剂或饲养赤眼蜂等捕杀害虫。11.1.3 药剂防治:使用的农药种类应符合 GB/T 19630.1 的规定,重点加强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DB34/T 31292018 4 11.2 草害防治 插秧前 15 天20 天对大田进行翻耕、灌溉、旋耙等多次作业,清除大田四周杂草残渣和杂草种子。移栽后可进行稻田养鸭进行除草,同时根据不同田块草情,及时人工除草。12 收割 12.1 收割前对收割机械、包装物、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等进行清洁处理,并将相应的追溯标签固定于包装袋口。12.2 收割前将田间倒伏和感病虫害的植株淘汰,以防止混入霉变或虫咬的稻谷。在水稻完熟期 90谷粒变黄时及时脱粒、晾晒。12.3 水稻成熟后采用联合收脱、及时晾晒或烘干,使稻谷水分含量下降到 13.5(籼稻)或 14.5(粳稻)进入原料仓库暂贮。13 运输 13.1 有机稻调运时应使用专用运输工具,使用前进行清洁处理,防止有害物质或杂质混入。13.2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13.3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14 贮藏 有机稻谷要求设专用仓库储藏。15 质量追溯 15.1 产地地块图 地块图应注明生产基地具体的范围地理坐标,标明基地内地块的大小和位置、地块号、边界、缓冲带以及排灌设施等,同时标出基地四周相邻土地及边界土地利用情况,建筑物、树木、水库、沟渠等。15.2 农事活动 真实反映各地块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地块编号、种植品种及其“种管收”全程耕作操作项目和投入品的种类、名称、数量、用途、使用时间、效果、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等信息。15.3 生产投入品台账 所有生产投入品都应建立台账记录,包括物资类型、来源、购买数量、使用去向和数量、库存数量等及其相应的购买单据。15.4 收获记录 收获记录包括收获日期、地块编号、种植品种、面积、产量、收获方式、晾晒或烘干等,同时设计编写批次号。15.5 批次号 DB34/T 31292018 5 批次号用于识别“批次”的一组数字加字母条形码或二维码,能有效追溯和审查该批次有机稻谷的生产历史。批次号包含基地名称代号、地块号、品种名称、收获日期、收获批次及生产者等。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