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防疫中紫外消毒的正确使用导语:紫外消毒已有很长的历史。1903年丹麦人NielsFinsen基于光杀灭细菌原理,提出现代光疗法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之后百年,光(紫外线)消毒屡次在人类急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上世纪90“年代北美两虫〞事件、2023年中国的SARS和2023年中东的MERS等。近期国内新型冠状病毒(2023-nCoV)疫情严重,紫外线具有对病毒的高效杀灭能力,已成为人们控制疫情传播、保障生命平安的一种重要手段。1紫外消毒原理紫外线按波长范围分为A波段(315~400nm)、B波段(280~315nm)、C波段(200~280nm)和真空紫外线(100~200nm),通常C波段紫外线用于消毒。在受到C波段紫外线照射后,微生物内部核酸[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吸收紫外光子能量,导致其碱基对发生聚合并阻止蛋白质合成,使得微生物不能繁殖,从而到达消毒的目的。紫外消毒是一种纯物理作用,与传统的氯、二氧化氯、臭氧、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紫外消毒无剩余消毒剂且不产生有毒副产物,防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和对被消毒物体的氧化腐蚀。2)紫外消毒设备安装维修简便,运行可靠且本钱低。传统的氯、二氧化氯、臭氧、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属于剧毒、易燃、易爆或强腐蚀性物质,其生产、运输、储藏和使用有严格、特殊的平安要求。3)紫外消毒广谱高效,对于绝大多数致病原生动物、细菌、病毒等均能高效杀灭,40mJ/cm2的辐射剂量(一般低压汞灯照射一米距离内、1分钟内可达该剂量)即可杀灭99.99%的致病微生物。但与其它技术一样,紫外消毒也有其缺点:1)紫外线直线传播,穿透性较差,无法像化学消毒剂一样随空气或水流扩散至复杂结构的各个部位,从而限制了紫外线的应用。2)紫外消毒过程中,如果辐射剂量缺乏,一局部失活的微生物会发生复活现象。因此,紫外消毒需要保证到达要求的辐射剂量。紫外消毒的广谱高效性意味着其对病毒也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研究说明,紫外线对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轮状、冠状、杯状等病毒均具有很高的杀灭效率,目前仅发现腺病毒(adenovirus)和传染性鱼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pancreaticnecrosis)需要常规辐射剂量的5倍才能到达灭活效果。本次流行的2023-nCoV与SARS和MERS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国家疾控中心SARS研究团队的结果说明,紫外辐射可将SARS病毒的感染性完全消除。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发现,紫外辐射5分钟可灭活空气中的MERS病毒达99.999%以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