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学术研讨度:认知动机: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引言教师期望的研究始于美国心理学家Rosenthal的一个经典实解决问题的倾向;提高动机:指学生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验,该实验表明:教师发自内心真诚的期望对教学效果,对学生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地位的心理倾向;附属动机:指学生[1]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业的心理倾向,共15题,调查方式发展产生了正面的积极效果。对于教师期望效应产生的原因众为自陈式,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记分,该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说纷纭,已有研究表明,积极的教师期望通过建立起良好的师生[2-3][4-5]为0.831。关系增强学生课堂行为,影响学生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使(3)学业成绩。学业成绩采用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及人格的外倾性得到提高,从而更易在学业[6-7]语三科总分,考虑到学困生不存在明显偏科问题,故将总分转换中获得社会支持。考虑到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本研究为各科平均分,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试图探讨学业动机在教师期望提高学业成绩方面的作用。研究表2.3数据处理明,学习困难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缺乏学业动机,学习积极性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8-9]低,这是学困生学业成绩不良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目的在于�研究结果探讨学困生的教师期望、学业动机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对三者3.1学困生与学优生教师期望和学业动机的比较之间的线性模型作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以便进一步明确三者之对学困生和学优生教师期望的比较分析见表1,学困生和学间的关系,为学困生进行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优生在教师支持和教学互动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业反�研究方法馈上的差异则不显著。从总体上看,学优生感知到的教师期望显2.1被试著强于学困生。选取重庆市第79、80中学初一、初二共二十四个班的学生,以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总分为标准,筛选成绩排名位于年级后10%的学生为学困生,共256人,其中男生152人,女生104人,初一学生148人,初二学生108人。同时选出成绩排名前表1两组学生教师期望的比较(±s)10%的学优生作为参照,共256人。经班主任评定,平日表现未★P<0.05,★★P<0.01发现有智力缺陷,且成绩排名稳定。2.2研究工具(1)教师期望知觉量表。采用张光伟编制的教师期望知觉[10]量表,该量表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教师支持、教学互动和学表2两组学生学业动机的比较(±s)业反馈,采用Likert五点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