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与配合物理论简介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了解杂化轨道,掌握轨道杂化的类型,能运用杂化轨道理论来解释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2.了解配合物的定义,知道配位键的形成,掌握配位键的表示方法1.通过sp3、sp2、sp杂化情况的分析,加深对杂化轨道理论的理解,能够对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作出判断。2.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特点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价键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提出的。轨道在混杂时,轨道的总数保持不变,得到的新轨道称为杂化轨道,所得的杂化轨道完全相同。(1s22s12p𝑥12p𝑦12p𝑧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2.杂化的过程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过程。如碳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其2s能级上的1个电子跃迁到2p能级上,则形成激发态1s22s12p3,此时2s与2p轨道的能量不相同,然后1个2s轨道与3个、2个或1个2p轨道混合而形成4个、3个或2个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电子云形状(原子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完全相同的新的原子轨道,此过程即为杂化,形成的新的原子轨道分别称为sp3、sp2、sp杂化轨道,每个杂化轨道中有1个未成对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再与其他原子中的电子发生电子云重叠而形成σ键,sp3杂化可表示如下: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3.杂化轨道的分类对于非过渡元素,由于ns和np能级接近,往往采用s、p轨道杂化,而s、p轨道杂化又分为:(1)sp杂化:一个ns轨道和一个np轨道间的杂化。(2)sp2杂化: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间的杂化。(3)sp3杂化:一个ns轨道和三个np轨道间的杂化。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答案:在乙烯分子中C原子由一个s轨道和两个p轨道进行杂化,组成三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sp2杂化得到三个夹角为120°的平面三角形杂化轨道。乙烯中的两个碳原子各用一个sp2轨道重叠形成一个C—Cσ键外,又各以两个sp2轨道分别和两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四个σ键,这样形成的五个键在同一平面上,每个C原子还剩下一个p轨道,它们垂直于这五个σ键所在的平面,形成π键。在乙炔分子中碳原子由一个2s轨道和一个2p轨道杂化,组成两个sp杂化轨道。两个sp杂化轨道的夹角为180°,在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杂化轨道互相重叠,形成一个C—Cσ键,每一个碳原子又各以一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原子形成σ键,此外每个碳原子还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未杂化的p轨道,它们与另一个碳原子的两个p轨道两两重叠形成两个π键。分析CH2CH2和CH≡CH的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情况和成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