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家与教育专著的识记情况。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A选项正确。B项:《学记》,是古代汉民族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汉民族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重要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育论》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主要教育著作。该书主要从理论上论证与宣传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对教育的新要求,书中贯穿了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观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理解。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C选项正确。A项:能动性是指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家与教育思想的识记情况。产婆术由苏格拉底提出,其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