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对数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深大附中林品吟一、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能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2.了解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的意义,理解对数恒等式并能运用于有关对数计算;3.通过转化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观念及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对数的概念、指数式与对数的互化2.由于对数符号是直接引入的,带有“规定”的性质,且这种符号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接受,因此,对对数符号的认识会形成教学中的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在4.2.1的问题1中,通过指数幂运算,我们能从中求出经过x年后B地景区的游客人次为2001年的y倍.反之,如果要求经过多少年游客人次是2001年的2倍,3倍,4倍,…,那么该如何解决?用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吗?上述问题实际上就是从2=1.11x,3=1.11x,4=1.11x,…中分别求出x,即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这是本节要学习的对数.【对数的发明】对数的创始人是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Napier,1550年~1617年)。他发明了供天文计算作参考的对数,并于1614年在爱丁堡出版了《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公布了他的发明。恩格斯把对数的发明与解析几何的创始,微积分的建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通过对上节问题的提问和引伸,提出新问题,从而引出对数的概念。培养和发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二)、探索新知问题:如果将ax=N中的x准确表示出来呢?(1)已知a+x=N,求xx=N−a(2)已知ax=N(a≠0),求xx=N÷a(3)已知xn=N,求xx=n√N(4)已知ax=N,求x?引入什么引入开方引入减法引入除法2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x=N(a>0,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Logarithm),记作:x=logaNa—底数,N—真数,logaN—对数式说明:注意底数的限制a>0,且a≠1;ax=N⇔logaN=x;注意:(1)log只是记录对数的符号,类似于开根号√❑,三角中的正余弦sin,cos等;(2)对数是一个数,是指数式中指数的等价表达。2.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3.对数的基本性质(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2)loga1=0(a>0,且a≠1).(3)logaa=1(a>0,且a≠1).思考:为什么零和负数没有对数?[提示]由对数的定义:ax=N(a>0且a≠1),则总有N>0,所以转化为对数式x=logaN时,不存在N≤0的情况.1.思考辨析(1)logaN是loga与N的乘积.()(2)(-2)3=-8可化为log(-2)(-8)=3.()(3)对数运算的实质是求幂指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