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认识分解反应;4、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思考:我们如果得到氧气呢?(1)植物光合作用得到氧气(2)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3)用一些物质反应制得氧气——实验室制氧气一、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1.原料:空气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不同3.方法:空气液态空气降温、加压蒸发氮气液氧*液态氮沸点-196℃,液态氧的沸点-183℃,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分离液态空气法*液态氧贮存于蓝色钢瓶中。思考:工业制取氧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在反应类型上是否相同?分解过氧化氢(H2O2)加热()氯酸钾(KClO3)加热高锰酸钾(KMnO4)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加热文字表达式:为什么呢?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编号现象原因(1)(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高猛酸钾分解产生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支持燃烧KMnO4K2MnO4+MnO2+O2→加热2、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制取氧气编号现象原因(1)(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并较快收集到一瓶气体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支持燃烧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加热步骤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现象:木条不能复燃分析: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缓慢、放出氧气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探究: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二氧化锰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MnO2)时迅速分解为氧气(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步骤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木条又复燃分析: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MnO2)只是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的特点:一变:化学反应速率变(包含加快或减慢);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