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位数与众数(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2、结合具体问题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及价值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实际情景理解其实际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信息并作出决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课件)招聘启事因本广告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员工若干名,我公司员工人均月收入为2000元,有意者欢迎加盟!XX广告公司人事部2014年10月20日员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职员B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杂工月工资(元)60004000170013001200110011001100500提出问题:1、观察表中的数据计算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根据计算的结果,你认为老板是否说话不算数?2、该公司员的的月平均工资是2000元,用这个数据能否合理的表示员工的一般工资水平?为什么?3、学生讨论与交流4、引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引起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某情况下,平均数并不能较合理的反映问题的真实一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探索新知(一)中位数1、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是中等收入。”2、如何理解“中等收入”?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讨论,初步感受员工的中等收入实际上就是找中位数的过程。)3、思考:1200在这组数据中处在什么位置?4、初步形成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出示新工资表)5、思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设计意图: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如何确定中位数。)6、完整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6、练习巩固:数据中位数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