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与发展实际背景,通过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分数的意义与在计数,测量,标号和排序中的应用。2.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初步体验数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重点:认识数的发展过程,感受由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需要,数还需要从自然数和分数作进一步的扩展。教学过程:备注(一)自然数的由来和作用。1.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我国的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共修造了2000余年,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明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实际长度为5130千米(合一万零二百六十里),故被称为万里长城。你在这段描述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都属于哪类数?并说明它们的作用?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自然数0,1,3,4,5…自然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数。自然数的作用:1.计数:2.测量:3.排序:4.标号2.让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的例子,并说明这些自然数起的作用。练习,并有学生回答,及时校对。3.说一说:课本P6,作业题第1题4.除了自然数,我们还学过哪些数?做一做:(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共同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2)小明的身高是163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3)某次数学考试,全班50位同学有48位同学及格,则该班的及格率是多少?我们还学习过分数和小数,它们是由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二)讲解分数的由来及应用。在小学里,我们还学习了分数和小数,它们是由于测量和分配等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哪一类数?为什么?(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3)某次数学考试,全班50位同学有48位同学及格,则该班的及格率是多少?我们还学习过分数和小数,它们是由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例如,35=3/5=0.6,13=0.3,1.31=131100,0.0062=6210000=315000。伴随着数的概念而来的是数的运算,数的运算是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三)完成“合作学习”(见课本)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利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用分数呢?练一练:1.课本P6:课内练习22、作业题2,3,4,53.想一想、某市民政局举行一次福利彩票销售活动,销售总额度为4000万元。其中发行成本占总额度的15%,1400万元作为社会福利资金,其余作为中奖着奖金。(1)你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