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有理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能运用运算法则简化运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运算能力。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和相互转换性。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商的符号的确定。教学难点: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商的符号的确定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回忆小学里面学过的知识,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计算。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来进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复习倒数概念:若两数的乘积等于1,则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个法则对于有理数的除法是否可用?。2:新课讲解:学生试探先利用被除数÷除数=商逆运算得出结论在验证{(−6)÷3=?¿¿¿¿(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计算){(−8)÷2=?¿¿¿¿有理数的除法都可以转换为乘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零不能作为除数思考:为什么零不能作为除数?学生讨论回答。其道理可以用除法的意义来说明:所谓a÷b能够实施,是指存在唯一确定的数c,使得b×c=a。而当b=0时,如果a不等于0,这样的c不存在;如果a=0,这样的c不确定(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0)。所以说这个时候的除法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例1、计算:(除法转化为乘法)(1)(−18)÷6;(2)315÷(−0.8);(3)−625÷(−45);(4)0÷1.8。解:1,2,3,4通过上面计算,类比于乘法的运算法则,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除法的法则。概括总结:(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先定符号,在算绝对值)例2:化简:(1)−123(2)−24−16,(3)−5−7例3:计算:(1)(−1624)÷92÷(−312);(2)(−0.75)÷(−54)×0.3;(3)(16−38)÷(−524)。(4):60÷(14−15+13)的结果究竟是120,还是3600÷23?解法一:60÷(14−15+13)=60÷14−60÷15+60÷13=60×4−60×5+60×3=240−300+180=120解法二:60÷(14−15+13)=60÷2360=360023分析:除法运算应该注意商的符号,若遇小数,可化为分数;若遇带分数,可化为假分数涉及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只有把乘除法都转换为乘法运算以后才可以用乘法运算律。除法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也不满足分配律。如:3÷7≠7÷3,12÷(−3)÷4≠12÷[(−3)÷4],12÷[(−3)+4]≠12÷(−3)+12÷4。练习:p60,2,3计算:例4(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3、小结1.指导学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