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期(总第142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总体逻辑研究”(20ZDA016)[收稿日期]2023-04-25[作者简介]王帅(1999—),男,安徽宿州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基本原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同富裕思想探析及其当代启示王帅(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是马克思并不成熟的著作或者说文本,但其中以异化为主线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原因的分析,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无力解释的社会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当时出现的具有平均主义特征的“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彰显了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萌芽。马克思在文中对共产主义的建构所显现出的人民性、渐进性与多元性,隐喻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路径和目标,对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同富裕;人的复归;平均主义[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3)04-0065-0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深邃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彰显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推进共同富裕时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指导,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共同富裕思想的发掘必不可少。据当前的文献考究,马克思并没有直接使用过“共同富裕”一词,但对社会共同富裕思想作出过明确阐释[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虽是马克思并未打算出版的手稿,但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其以异化为主线批判性分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进而对未来社会作出超越性建构,隐喻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路径和目标,其中蕴藏着共同富裕思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手稿》进行深度发掘,探寻其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吸收思想精华,对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生成逻辑:马克思在批判中为共同富裕思想夯实基础(一)资本主义制度是加剧人的异化的根源《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