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领导致辞.docx
下载文档

ID:250630

大小:29.44KB

页数:1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3-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市 农业 工作会议 致辞 领导
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领导讲话 这次全市农业工作会议,是我市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总体部署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平安会议、菜篮子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任务,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这次会议之所以在石台召开,主要是近年来XX县区根据县情特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围绕茶、竹、药、菜四大产业,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各地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昨天会议组织参观了几个现场,很有特点,其中有国家技干走出机关开展科技承包,有创造条件招商引资开发特色农业,有围绕山区资源搞农产品加工,通过参观大家感到深受启发,也很受鼓舞。刚刚各地进行了交流,市农委就农产品市场趋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平安工作分别作了发言。下面,我就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22年是农业工作经历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着入世挑战、内需偏紧、体制改型以及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压力,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以农业三项工程为抓手,以8件实事为切入点,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开展的好势头。除油料因气候原因减产外,其它主要农产品保持稳定开展,全年粮、棉、油、肉蛋、水产、茶叶、蔬菜总产分别到达55、1.46、3.72、11.5、8.6、0.6、34.4万吨,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些全局性和根底性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加,2022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比去年增加4.2%,高于全省2118元的平均水平。纵观2022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各地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以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路,突出重点,改进方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积极变化:一是在增长方式上,从主要追求产量向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转变。农产品优质率进一步提高,全市优质稻、优质棉、优质双低油菜分别到达总面积的65.3%、85.5%和79.2%,名优茶产量占总产量的26.3%,分别比上年提高了5—2023个百分点。在农业内部结构上,以鳜鱼、珍珠、河蟹为主的名特水产快速开展,养殖面积到达11.6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29.8%。以青阳为重点的皖南土鸡规模化养殖呈现良好的开展势头,饲养量到达700万只。二是在工作着力点上,积极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采取现有企业改制改组、开展个私经济、扶优扶强等方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全市现已有年营业收入2023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0个,其中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28个,2022年28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1.2亿元,带动各类生产基地120万亩,牵动农户19.4万户。省级龙头企业天方集团、贵池茶厂、九华冷冻食品公司也都有较快的开展。各类中介组织从无到有,两年来共成立各类涉农协会、合作社45个,会员1.56万人。尤其是珍珠协会、皖南土鸡协会、茶业协会等在搞活流通、引导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地还加强了各类经营大户的培育,全市目前涌现出各类经营大户4000多户,其中省级致富带头人7名,市级151名,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土地流转、联户开发等农业经营新形式也日趋活泼,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近14万亩。三是应对消费需求的变化,高度重视了农产品质量平安工作。农产品平安认证进展顺利,目前省公布的六批115个无公害农产品中我市有18个,有3家企业的4项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5家企业获得有机茶认证,其中XX县区红桃村获得了瑞士imo认证,取得了欧盟的通行证,全市有6个产品获得省政府“安徽名牌〞认定。XX县区被列为省特色农业示XX县区,XX县区被列为农业部创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XX县区被列为省农业标准化示XX县区。东至、石台两县的17万亩茶叶生产基地全部获得国家、省无公害认证。去年我市还先后对秋浦花鳜、皖南土鸡、野葫芦籽等特色农产品制定了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在XX县区2个农贸市场设立了无公害销售专区,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也在筹建当中。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工程资金4000余万元的同时,各地还努力优化环境,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我市农业开发,全年共签订农业合同或协议71个,招商引资资金7860万元。去年我市还争取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棉花ipm工程等两个外资工程,并成功举办了fao/ipm工程国际研讨会。五是为农效劳不断创新。全市共引进粮食、油料、蚕桑等新品种近70个,引进良种畜禽近600头,有64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生态家园建设水平和品位明显提高,全年新建沼气池4679口,一些示范片如贵池肖坑、东至金山村、石台七井乡、青阳河西村等户均可实现节支增收近千元。2022年我市还组织实施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企〞活动,组织龙头企业、大户和经纪人在农业部“一站通〞系统上发布农业信息500余条,带动农业工程对接15个,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7000万元。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真抓实干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2022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形势趋好,但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社会化效劳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表现十分突出,这集中反映在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上。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不言而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这在池州表现尤为明显。池州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全市154万人口中有134万农民,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开展差距大,前几年农民收入始终在2022元左右徘徊,尽管近年来农民收入有了恢复性的增长,但主要得益于劳务收入的增加,直接来自农业的比重还不高。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根底,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目标计算,到2023年,我市农业增加值应到达40亿以上,也就是要保持年均4%以上的增长率。特别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供过于求、价格低迷以及国外农产品冲击等诸多困难,要消除这些不利影响,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要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开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务必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忧患意识,自觉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坚决信心,看到党的十六大为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说明了中央对几亿农民的极大关心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强大决心。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观点,新举措,为我们在新阶段加快农村经济开展开阔了思路,提供了保证,农业多年的开展为我们积累了物质根底和体制条件,池州作为国家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区位和环境优势。只要我们抓住认准了的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攻坚,按照“开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农业就能爬过这个“坡〞,登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 二、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努力实现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突破2022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面对新形势,要取得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突破,必须适应农业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把加快开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农业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结合池州实际,2022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统筹城乡经济开展,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开放战略、城镇化战略和可持续开展战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村经济开展、社会稳定。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开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市农业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当务之急是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继续抓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优质化的同时,大力培植特色农业。各县、区要因地制宜选择1-2个主导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争取用2-3年的时间,使全市形成3-4个在全省有一定竞争力的地方特色产业。一要立足产业根底,提高茶业经济水平。要以茶叶品牌整合为契机,大力推广地方无性系良种,提高茶叶质量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强化宣传和市场开拓,使我市茶叶尽快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要进一步改善茶类结构,继续抓好红茶出口,积极开发珠茶、乌龙茶等茶叶新品种,一手抓名优茶,一手抓群众茶,使茶业真正成为我市的优势产业。二要大力开展特色渔业。特别要以秋浦花鳜为重点,利用水面丰富、水质清新的优势,精心组织实施好鳜鱼产业化“四个4〞工程,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池州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商品鳜鱼生产基地和种苗供应基地。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渔业增收方案,抓好大水面养殖、稻田养殖、退田还湖养殖。积极采取林鱼结合的方式,利用退耕还林的间隙地开挖沟渠,开展螃蟹、青虾、龙虾养殖,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坚持可持续开展战略,继续抓好长江春季禁渔和养殖证发放工作。同时,要切实抓好水产品市场、珍珠加工两个重点工程的落实。三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畜禽养殖结构。从调整品质结构、扩大良种畜禽引进繁育入手,提高三元杂交猪的比重,提高优质品率和商品率。要发挥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退耕还林积极开展林网种草,大力开展羊、鹅、兔等草食性畜禽。沿江沿湖地区要积极开展优质水禽生产,推行规模养殖。要以皖南土鸡为重点,大力推广林网养殖新模式,促进家禽养殖的尽快开展。同时要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四要利用生态优势,以蔬菜、茶叶为重点积极开展创汇农业。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展,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使池州成为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菜篮子。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扶持加工企业,尽快做大特色山野菜产业。同时,要以九华冷冻厂为龙头,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推行“订单生产〞,继续扩大山芋、高山蔬菜等创汇产品的生产规模,要以贵池茶厂、东至安红公司为龙头,加快出口红茶(有机)基地建设,带动茶农红绿兼制,增加收入。 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根本原因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带动力弱,在结构调整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关键要抓好四个环节。一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各地要围绕主导产业,选择几个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实行倾斜政策,加以重点扶持。运用工程配套、招商引资、税收优惠、以奖代补等措施,支持它们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原料基地,开拓国内外市场,促使其尽快开展壮大。对现有企业,要加强资源整合,以资产为纽带,推进重组和联合,鼓励它们靠大靠强、嫁接改造,扩大规模,增强带动力。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展龙头企业的突破口来抓,以更加宽松的环境、更优惠的政策、更周到的效劳,吸引区内外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加工型龙头,壮大我市龙头企业群体。特别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部委、省十厅局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为龙头企业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二要大力开展各类中介组织。实践证明,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民的有效纽带,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政府职能有着重要作用。对近年来成立的各类中介组织,要认真进行总结完善,使它们真正成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自我效劳组织。要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