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试验研究谷子(SetariaitalicaBeauv.)起源于中国,古时又称粟,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已经有7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且具有耐旱、耐瘠薄等优良特性的粮饲兼用作物[1]。我国谷子产量占世界谷子总产量的80%左右,主要种植于黄河以北各省、自治区,因谷子具有较强耐逆性,是干旱、半干旱区的优势作物[2]。建国初期我国谷子种植面积为1000万hm2左右,是北方三大主粮作物之一,但是由于在政策、环境及技术的影响下,谷子种植面积锐减,近几年稳定在80万hm2左右[3]。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饮食意识逐步提高,作为营养丰富、保健作用强的谷子越来越受到关注,市场上急需品质优、适口性好、产量高的谷子新品种。由于长期人工育种选择,育种家们对优良谷子的判定标准日益趋同化,导致大量具有某些特异性的谷子资源遗失,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愈发狭窄,遗传多样性降低。目前进行谷子种质资源创新的手段主要为有性杂交,但由于谷子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该手段导致杂交率低且后代变异类型少,育种周期长。辐射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放射性射线使植物产生基因突变,在短时间内获得突变体的育种方法,是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辐射诱变手段已成功的在多种作物上获得了各种类型(矮化、不育、早熟、优质)的突变体[4]。钴60-γ(60Co-γ)是目前最常用的辐射源,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宽、后代性状稳定快等优点[5],已经在甘薯[6]、花生[7]、柱花草[8]、糜子[9]等作物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谷子辐射诱变育种始于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2002年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共选育出谷子新品种(系)41个,如郑矮2号、豫谷6号、嫩选18、龙谷33等[10]。目前关于60Co-γ辐射在谷子上的诱变效应研究鲜见报导,本研究选用春谷品种嫩选17为参试材料,开展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对谷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生理等指标的影响研究,以期确定适宜谷子辐射诱变的剂量范围,为进一步开展谷子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1材料与方法1.1参试材料与种子辐射处理供试谷子品种嫩选17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育成品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DP谷子(2019)220071];60Co-γ辐射源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提供。60Co-γ射线处理共设置150Gy、200Gy、250Gy、300Gy、350Gy5个水平,剂量率为1.1Gy/min,每个处理辐射100g干种子,以未辐射干种子为对照(CK)。60Co-γ射线对春谷的诱变效应研究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