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甘肃天水文物古建筑楼群消防安全状况分析天水古建筑董小泉.docx
下载文档

ID:737536

大小:19.56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甘肃 天水 文物 古建筑 楼群 消防安全 状况 分析 小泉
甘肃天水文物古建筑楼群消防平安状况分析天水古建筑董小泉 :本文针对目前XX市明清古建筑楼群消防现状,总结当地该类型火灾的发生、开展规律,以期为消防部门解决古建筑楼群火灾隐患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和科学依据。关键词:古建筑楼群;火灾危险性分析;概况;特点 中图分类号:x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3-2851(2023)-2023-022023-0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XX市,位于XX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均出生于天水,因此有“羲皇故里〞之称。秦安大地湾古人类遗址的挖掘证明,早在78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天水的建城史,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一、天水明清古建筑楼群概况 天水古楼群建筑,分布在XX市XX县区,是天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现存的古建民居共分为6个片区,占地面积约16公顷。通过有关部门邀请专家小组对古民居建筑群进行的详细普查,最后认定161处院落为明清古民居庭院,并且有了以下结论:天水民居是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的居民院落群,名气较大的有明中宪大夫胡来缙的南宅子、明太常少卿胡忻的北宅子及明清时期当地名门望族的私宅:张氏民居、何家大院、赵家祠堂等。这些庭院建筑大都是砖木结构、设计精巧、布局严谨、古朴典雅。文史专家认为:在中国南、北两大古建筑流派中,天水古建筑的风格兼有北方的粗暴和南方的精巧秀美,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的三星巷古建筑群的修建年代至少比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山西平遥古城早数百年,并有专家称这里是“东方木雕的艺术馆〞。 二、明清古建筑楼群特点 (1)建成时间长,均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 (2)除去建筑研究价值,更多的那么是历史人文价值; (3)众多民居为多户人家合居或独门独院; (4)古民居区院落纵横交错,消防疏散通道狭窄; (5)古民居居住人群以老龄人为主,建筑位置靠近市中心。 调查发现,XX市XX县区仍有局部居民世代住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危险性非常严重的古民居之中,且多以老龄人为主,随时都有发生火灾,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危险。 三、天水明清古建筑楼群存在火灾隐患 分析古建筑楼群存在的火灾隐患,主要为: 1.建筑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易发生大面积火灾 明清古建筑楼群绝大多数以砖木结构为主,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火灾危险性极大,耐火等级低。这些建筑根本上建设于明清年代,建成时间较长,木质房屋已风化、疏松、断裂,木质十分枯燥,没有进行防火分隔。经过多年的枯燥,含水量低,质地疏松,这些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尤其每年秋末冬初,是北方寒冷而枯燥的季节,屋顶门窗严实紧密,木材构件遇到火星也可能被点燃,一旦起火,封闭的建筑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到达轰燃,极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2.电线老化、超负荷现象严重,居民私拉乱接临时电气线路问题突出 随着经济的开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家用电器设备进入了家庭,致使用电量增大,这些建筑由于建造时间比较早,且世代居住,原有配置的电线多为铝芯线,电力负荷较小,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现在生活的需要。有些居民违章私拉乱接临时电线,使电线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存在火灾隐患。这些古建筑内部电线绝缘层已老化开裂,多处电闸有因电线超负荷、短路、放弧的痕迹,隐患问题非常严重。目前此类古建筑大多仍为私宅,不能进行正常的维修保养,使电气造成的火灾隐患整改不能落实。这些问题也是发生电气火灾的主要致灾因素。 3.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占用、堵塞消防通道严重 调查中发现,古建筑楼群成片连接,往往一个院落内住户为几家,有些住户在院落内用可燃物随意搭建厨房和储藏室,占用或堵塞疏散通道。检查中还发现,有些居民住户在原来住户之间的过道中私搭乱盖违章建筑,占用消防通道,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秦州区务农巷大院落被各住户分隔为假设干小院落,过道那么被有些住户用可燃纤维搭建储藏室,存放生活杂品,致使原来的疏散通道被堵。一旦发生火灾,严重影响群众平安疏散和消防车通行,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4.消防设施缺乏,消防水源严重缺乏 除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检查中发现其他古建筑楼群根本未配备任何灭火设施,只有生活用水,无市政消火栓,距离市政水源也比较远,有的即使附近原来建有消火栓,也因压力缺乏而无法正常使用。这些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在火灾初期阶段将其控制消灭。 5.居民群众缺乏必要的消防平安常识,自救逃生能力差 古建筑楼群居住处居民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消防平安意识淡薄,私拉乱接临时电线,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私搭乱盖违章建筑,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在炉灶周围堆放可燃杂物,躺在床上吸烟等现象比较突出,在发生火灾时,不懂自救逃生。尤其是冬季,在用火用电顶峰期,老年人行动不便,一旦发生火灾,在无外人帮助的情况下,很难逃离火灾现场。 6.人口密集,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该类古建筑多采用“四合院〞的庭院布局,以单体建筑为根底,组成各式各样的庭院,有的又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庞大的古建筑群体。由于受当时建筑设计等局限性的影响,建筑物之间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和平安距离,其中一处一旦起火,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扑救,毗连成片的建筑群体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势必会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天水明清古建筑楼群火灾隐患分析 近5年来,天水明清古建筑楼群未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也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2223年1月至202223年7月全市发生3起古建筑楼群火灾,且均为古民居院落用火不慎所造成,因建筑结构为砖木,火灾蔓延迅速,引燃周围大量可燃物品,所幸发现和扑救及时,但建筑本身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XX市也在积极对局部重要古建筑民居进行抢救性保护,但即便是已经整修完成的建筑,其消防措施落实情况,也令人十分担忧。 目前,XX市有关部门先后投入资金对单独坐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和南宅子进行了消防改造,而坐落于XX县区各个街道的古民居在历史上为独户使用,现大多为群众多户伙住,超负荷使用,房屋存在不同程度损坏,内部消防设施、器材、水源缺乏,消防通道狭窄,防火间距缺乏,容易“火烧连营〞,尤其是每年进入取暖期,用火用电问题提出,是居民火灾高发期,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北方冬季风干物燥,住户门窗紧闭,加之建筑本身以木质构件为主,取暖又主要是炉火,一旦用火不慎,点燃起火,极易发生轰燃,成片布置的古建筑楼群更容易发生引发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 随着天水城市建设进一步开展,有很大数量的古建筑楼群正面临改造拆迁,而典型古建筑楼群改造工程中的消防整改对策又不能完全依照现行的国家防火标准去制定,主要表现在: 1.耐火等级方面。典型古建筑楼群一般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而其建筑结构又属于文物保护范围,不允许随意改变,所以不能按照现行标准的要求以耐火极限较高的现代建筑材料来替代木材构件。 2.消防设施方面。缺少固定消防设施,消防水源匮乏。且典型古建筑楼群建筑本身由于耐火等级,防火间距与现行标准要求存在先天缺乏,就更需要增设和加强消防设施来弥补,但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有效地设置消防设施,如何使消防设施的增设不会影响建筑历史风貌和内部结构,又使改建后的建筑到达消防上的平安要求,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