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引领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本文针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效率较低、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等问题,探讨通过情感引领方式激发初中生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的策略,让初中生具备新课标要求到达的语文写作能力,为往后的语文学习打好根底。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情感引领写作兴趣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3A-0096-0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假大空〞、脱离实际、堆砌素材等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运用情感引领方式,即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引领与激发,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正确的情感尺度与价值观,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下面,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就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引领方式进行探索。一、提高观察能力,写出生活味道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才能在写作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素材,在写作时有话可写、有理可说。日常教学中,常有学生这样说:“我真害怕写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感觉无话可写。〞这时,笔者一般不急于说一通大道理,而是告诉学生:“没关系,多留意一下生活就好。〞有些学生的文章看似写得很长,但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好似是背诵摘抄下来的,感觉在无病呻吟,空洞无物。面对这种情况,笔者依旧主张让学生多贴近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旁观者〞和“经历者〞,提高情感融入度,激发写作思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文练习,以提高学生将生活观察的体会变成文字的能力。有一次,笔者布置了一篇题为“家庭生活二三事〞的习作,要求学生记录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注意通过人物的形态描写、场景描写、语言描写等表达家庭生活之“趣〞。布置这道命题作文的本意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生活,但学生将作文交上来后,学生的作文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说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提高。其中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片段〕:夏天里,农村蚊子多,爷爷喜欢在饭后抽一阵烟斗,而且还经常靠近蚊子多的地方,熏得蚊子四处飞走了,这样,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不会受到蚊子的叮咬了。这个场景应该是一个较为有趣的场景,学生看是看到了,但观察得不够仔细,叙事太过于平铺直叙了。于是,笔者特地把该生叫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