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海盐彭城遗址出土一批马家浜文化遗存海盐彭城遗址出土一批马家浜文化遗存海盐县博物馆(浙江海盐314300)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摘要】彭城遗址是浙江省海盐县境内目前已发现的唯一一处马家浜文化遗址。2015年,在遗址西北角的黑色黏土层中出土了一批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遗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和大量动物遗存,另外在一件陶片上发现了四足爬行类动物的图案,丰富了马家浜文化的内涵。【关键词】彭城遗址马家浜文化黑色黏土层彭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沈荡镇永庆村西彭城组,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遗址中部现为水稻田;北侧沿河地带有一垄高地,较稻田高约0.5米;东南角残存部分高墩,墩顶较稻田高约2.5米。北侧高地与东南角高墩现均种植林木庄稼。遗址东、北侧为河浜,西、南侧现为鱼塘(图一、二)。2015年底,遗址西北角靠河浜的鱼塘岸边暴露了包含有大量陶片与动物遗存的黑色黏土层。海盐县博物馆对暴露区域进行了清理,布东西向5×10米的图二彭城遗址位置影像图图一彭城遗址位置示意图探方一个(2015HPT1),共揭露面积50平方米,未发现明确的遗迹现象。一、堆积情况按土质土色及包含物的不同,共分为6层。以T1北壁为例介绍如下(图三)。第①层,现代耕作层,厚8—30厘米。灰黄土,土质疏松,包含物有植物根茎、残砖瓦、釉陶缸片等。第②层,厚76—130厘米。青灰土,土质坚硬,东方博物·青铜管窥(第八十五辑)16包含物有少量青白瓷片。第③层,厚25—50厘米。青黄斑土,土质较疏松,包含物有少量植物根茎、瓷片、砖瓦残片等。第④层,厚50—75厘米。青黄褐斑土,土质较硬,含较多褐色结块。褐色结块硬、脆,呈团块状散布于整个地层,未见出土物。第⑤层,厚0—30厘米,由东南角向西、北逐渐变薄,西部无分布。土质坚硬,包含大量红烧土颗粒及少量陶片。第⑥层,厚约75厘米,黑色黏土,土质较松软,内多草木灰及炭粒,出土了大量陶片和动物遗存,有少量陶器和骨角牙器,另有1件石器。第⑥层以下为青灰色黏土,土质松软,未见包含物,未清理。从包含物的特征来看,第②层为明清时期堆积,第③层为唐宋时期堆积,第④层似为自然堆积,第⑤、⑥层为马家浜文化堆积。现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遗存简报如下。二、遗物遗物主要出土于第⑥层,可分为陶器、石器和动物遗存。(一)陶器出土陶片共4408片。从陶质上来看,主要可分为泥质陶、夹砂陶两大类。泥质陶共1562件,约占35.4%,质地细腻,结构较疏松,重量相对较轻,较大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