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期《音乐制作》157钢琴曲由《空山赋》的“空、散、序、趣杨雯涵摘要:作曲家姜万通的钢琴曲《空山赋》,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秉承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美学追求的佳作之一。作品通过“赋”的“形散神不散”的笔法,巧妙有序地层层展开,不仅蕴含了至高至深的哲学大道,也充满了灵动雅致的艺术意趣,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作品。笔者通过演奏体验和乐谱分析,从“空、散、序、趣”四个方面对该曲进行总结凝练。关键词:《空山赋》;音响构成;结构方式;发展逻辑;艺术意趣作曲家姜万通的钢琴作品《空山赋》完成于2011年,2012年在韩国成功首演,之后的重要公演场所有2017年11月在美国纽约卡耐基威尔厅,2019年6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的绘画与音乐跨界合作“夜宴·空山赋”的开幕式,以及2019年10月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和北京音乐厅等,均由著名钢琴演奏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张放倾情演绎,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空山赋》的完整曲谱发表在《音乐创作》2021年第5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金湘先生曾经有过“空、虚、散、含、离”的高度总结,空即留白,虚即抽象概括,散即结构形散,含即含蓄内敛,离即区别对比。①从这一点上看,《空山赋》的创作基本遵循和继承了上述美学特征,但笔者认为,这部作品看似松散实则逻辑严密的精心设计和音响构设中的意趣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创作启示。钢琴作品《空山赋》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审美情趣的宗旨,借助对“空山”的意象描绘与文化寓意来表达作曲家淡泊明志与情高致远的心境。经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这部作品主要表现出了四个特征:音响构建的空灵的“空”,结构节奏的散漫的“散”,音高组织的秩序的“序”,描绘感悟的意趣的“趣”。空山赋一、“空"从某种意义上讲,“空”就是留白,但它与西方传统音乐中所强调的和音和弦效果丰满与音响构成中“上密下疏中不空”的理念不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常常追求的正是那种不丰满的空洞的音响所带来的空灵幽远和深刻意韵。例如,在《空山赋》中就主要运用了三种手法来突出山之“空”。①金湘:《空、虚、散、含、离一一东方美学传统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与运用》,《人民音乐》1994年第2期。1582024年第1期《音乐剑作》1.音响基础“五度”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纯五度音程都受到极高的关注。西方调式中主音与属音之间的距离为纯五度,在纷繁复杂的非三度叠置和弦中,确定和弦根音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