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7期谈文化[作者简介]葛婷婷,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江苏四种革命精神融入江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思考◎葛婷婷[摘要]江苏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特别是以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和淮海战役精神为代表的江苏四种革命精神更是江苏众多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突出代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的首课,也是大学新生的第一课,主要引导新进入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在对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进程的深刻认识中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拼搏、担当和奉献的自觉意识。因此,对江苏四种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教学与实践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关键词]江苏四种革命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立德树人[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江苏四种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2021SJB0120)。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因2021年8月教材更名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下面均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倾向和思想观念,客观看待历史问题、革命问题和现实问题,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在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骨气、底气、志气的新时代有为青年的重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渠道。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四史”相关内容的根本途径之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及观点,不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