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医药前沿2024年5月第14卷第14期临床医学关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3)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肝肾等脏器器官损害者;(2)伴有严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者;(3)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者;(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现象者;(5)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或无法正常沟通者;(6)哺乳或妊娠期妇女。1.2方法两组均以低脂、低糖饮食为主,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给予补液及其他营养支持,同时实施戒烟、限酒等处理。在治疗期间,嘱咐两组患者在饭后2h内不能平卧,同时严格限制刺激性的浓茶、咖啡等饮品的摄入。对照组仅采用兰索拉唑治疗,具体方式为:选择兰索拉唑片(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国药准字H20093957,规格:15mg)口服,于每日清晨服用1次,1次15~30mg(1~2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迪沙药业,国药准字H20031270,规格:50mg/片)口服,1次50mg,3次/d。两组均以1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①显效:患者未出现反食、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胃镜检查未出现食管炎的症状,可以正常生活。②有效:患者以上症状和食管炎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显著影响。③无效:患者的以上症状和食管炎性状态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甚至存在更加严重的风险,同时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指标。晨取患者5mL空腹静脉血,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容易复发,需要长期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的进展。胃食管反流病通常是由于患者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致。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常表现为烧心、反酸等消化方面的症状[1]。但是,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哮喘、干咳嗽、咽喉肿痛或咽喉有异物感、声音嘶哑、胸骨疼痛等,并没有反酸、烧心等消化系统表现[2]。兰索拉唑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它可以加快食管的愈合速度,缩短食管暴露的时间,既往对于有特定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多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但单一使用兰索拉唑的疗效并不理想[3]。伊托必利是一种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可提高胃肠道的收缩蠕动功能,抑制反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兰索拉唑与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联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