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综合医学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年4月第8卷第7期肝脏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析朱妍1,李苗苗2,刘松1,郑欢欢1(通信作者)(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京210008)(2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京211300)【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肉瘤(HA)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理分析,加深对H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4例H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4例HA中3例接受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为多灶型,1例为多发弥漫型,1例为继发转移型。HA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和/或巨大肿块,肿瘤可出血、囊变坏死。MRI较CT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可见短T2信号影,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病灶为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不完全充填式强化、仅周边强化或无强化,可同时合并脾脏及其他器官,4例的肝功能指标均异常,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等部分肿瘤标志物阴性。结论:HA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可结合临床信息,综合考虑HA可能性。【关键词】肝肿瘤;血管肉瘤;体层摄影术;CT;MRI【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07(2024)07-0190-04肝脏血管肉瘤(hepaticangiosarcoma,H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恶性间质肿瘤,起源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发病率不到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2%[1-2]。HA常发生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肝活检是术前确诊的金标准,但该操作可能导致出血、肝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影像学特征对HA术前无创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旨在通过分析4例HA的影像特征与临床病理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3年1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经手术或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HA且具有临床病理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4例HA患者。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48~74岁。临床资料包括既往史、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糖类抗原242(CA242)。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酰转肽酶(GGT)及白蛋白(ALB)。1.2方法CT检查:3例病例采用螺旋CT(RevolutionMaxima,GE;uCT780,联影)行腹部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Auto,球管旋转一圈时间为0.8s/0.5s,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