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羽(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102209)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就业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一直以来,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定位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中职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出现了技术和文化失衡的问题。所以,中职学校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和各个学科进行融合,并进行深入拓展延伸,在中职教育阶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中职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中职院校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现状(一)中职院校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设定在中职院校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技能的关注度更高,而忽视了文化素养的培养。其次,在传统文化培养过程中,将其定位为比较单一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最后,在进行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考核中,仅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文化成绩的考核,考核呈现简单性和单一性特点。在大多数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出高水平的职业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然而,技术技能的培养并不是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学生单纯依靠技术技能是无法真正在社会上立足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教育工作的目标。目前,一些中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关注度并不高。在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要求充分融合,甚至出现了技术和人际交往之间的隔阂。(二)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现状当下,中职院校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课程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强的主导意识,考虑最多的就是怎样顺利进行教学,怎样让学生配合课堂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需要学生认真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水平,以及国人的综合素养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工作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对中华传统文化定位和相关教学理念的应用可以为中职教育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实现了学习主导权的转移,从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