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esteachers@163.comTel:027-87158992ENGLISHSQUARE收稿日期:2024-3-21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变脸》为例□耿家丽[摘要]中国电影能够在国际舞台绽放异彩必然离不开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字幕翻译为外国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深入探讨电影字幕特点以及影片字幕的翻译难点,运用释义等翻译方法,从三维转换的视角对电影《变脸》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三维转换;《变脸》[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13-0056-05良好的文化形象是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基础。近年来,中国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向世界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电影向外输出同样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中国电影走入世界大众视野的同时,字幕翻译应运而生。字幕翻译的兴起,使中国电影产业以更低的成本收获更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让西方观众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自此,字幕翻译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近年来,对影视字幕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目的论、多模态话语分析、顺应论和关联理论等。1995年,电影《变脸》在中国上映。该影片作为第五代导演教父吴天明艺术创作的高峰,一经上映便先后斩获50多个国际大奖。然而,目前仅有少量学者从电影符号学的方向对其进行深层的文化探讨。《变脸》作为一部极具中国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电影,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需要克服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和难点来分析《变脸》。1理论框架1.1生态翻译学概述以及“三维转换”理论生态翻译学以翻译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为基础,是一种从生态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研究范式(胡庚申,2013)。生态翻译学把握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是“译者中心”和由原文、源语和译语构建而成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宏观角度(胡庚申,2008b);另一方面是“适应选择”和“三维转换”两个微观角度。“译者中心”是指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译者应主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积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来实现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多维度适应选择,也就是微观方面的选择与适应(浮梦婷,2023)。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