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024年第5期专题研讨开展文本细读提升语文素养徐慧娟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应依托教材,采取多元方式引领学生细读文本,增强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丰富的内涵,体验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情感,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语文素养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已不再着眼于让学生能够背诵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更为深入地要求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能掌握和运用相关的写作方式,有效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及习作能力,最终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1]。文本细读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深挖课文所蕴含的感情和思想,具有比较强的实践价值。一、开展文本细读,体会课文内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重把握“读”的环节,即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并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要带着感情和技巧,形成与课文的共情,这对提升其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文阅读环境,为学生带着感情阅读提供一定的外在驱动力,才能让其更加主动地开展阅读。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古代诗歌四首》(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进行教学时,选择让学生对这四首诗进行反复阅读来深化他们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并捕捉作者蕴藏在诗中的思想感情。学生反复进行阅读可能会对文本产生烦躁、厌恶的情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样的阅读方式进行朗读,如“一人一句”轮流朗读和“两人共读”朗读比赛等,能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增加一些趣味感,从而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连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观沧海》这首诗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学生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感情后,带领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文本细读,学生会在对文本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中接受语言熏陶,领会文本的内涵,明晓作者的情感,从而在将自己的思维向文本深处漫溯的过程中提升语言感受力。二、开展文本细读,提升阅读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对课文文本进行细读,让学生仔细品味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所谓细读,就是要学生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和感受,要求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字和标点中所包含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