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信息法制与中国社会发展特邀主持人:赵正群教授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毃毃毃毃主持者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四周年之际,国务院于2012年5月24日召开了首次全国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一样,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微博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尤其是负面消息容易被聚焦放大,不实传言容易滋生蔓延。这不仅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向学术界展示了多角度、多侧面、深入研究信息法制问题的必要性。为此,《南开学报》在2010年推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与我国信息法制的发展”专题研究基础上,继续2011年开始的“信息法制与中国社会发展”专题研究,本期一并刊出有关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纳税人信息保护、盗用个人信息行为的违法性及其法律责任等三篇从不同角度研究信息法制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论文。中国的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实践考察———一项基于知情权保护视角的实证研究莫于川雷振摘要:中国的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正努力前行,具有代表性的质检领域、工商领域、城管领域的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的正反经验表明,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方式的多样化、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功能的复效化、行政执法信息的整合、共享趋势、行政执法信息从单向公开走向双向交流等特点值得关注。当下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制度参与者的认识水平制约了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的有效运行,有关法律规范的模糊和空白给行政执法实务造成困扰,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的类型化、针对性不足,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设计简单粗糙,缺乏刚性,难以实现制度目标,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的监督制度软弱无力。应当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并顺应阳光政府建设的世界潮流,秉持现代行政法治理念作出积极改进,确立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路向,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举措,发挥出信息公开法治的力量。关键词: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分析;完善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公开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