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语文应试指南50讲之现代文阅读第十九讲诗歌的常见题材边塞征战【18讲补充课后作业】答案:译文: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和无奈。一、九层之台(答题公式)1、边塞征战(1)参与者:想打/不想打(2)旁观者:感慨牢骚✱想打:打得成(进攻/防守)打不成✱想打打得成的情感主旨:进攻: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豪情壮志)防守: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豪情壮志)✱想打打不成的情感主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想打:男性视角:征人思乡,归家无望,生活艰辛,征战惨烈(反战)女性视角:闺怨,离恨2、常见意象器物类: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地点类: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少数民族类&音乐类: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二、他山之石(课内文本参考答案)1、《塞上听吹笛》《听晓角》(1)D(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都与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2、《从军行》(1)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激励声中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2)表达了诗人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3、《军城早秋》(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作者通过描绘夜色深沉、秋风入关、寒云笼罩、冷月洒满西山的画面,寓示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兵马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4、《征人怨》(1)诗句中提到了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并写了征人的“朝朝马策与刀环”的戍边生活,所以是一首边塞诗。(2)首句中包含了戍边战士对年年岁岁战争频繁的怨,次句写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三句怨边地气候酷寒,第四句怨景色单调,诗中虽无一“怨”,却句句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