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探究而精彩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张景浩-----运用“二八率”优化学习课程体系建设初探一、找回失落的天资(一)飞不起来的天鹅:据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般人与5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性,7岁时下降为10%,8岁以后就剩下2%了。教育家布克梅尼斯特·富勒曾说:“所有的孩子生下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人们生命最初6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难怪有人惊呼:孩子刚入学(园)时是一个问号;毕业了变成了句号;长大以后变成惊叹号。中国为什么:“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二)“钱学森之问”与“朱棣文之答”科学家最基本的素质是:尝试和自信。朱棣文(诺贝尔奖获得者)(三)什么是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组合,他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指某门学科。简单的说:课是学习内容,程是教学方法课是“教什么”,程是“怎么教”三级课程体系建设1.国家课程(综合课程为主)2.地方课程(审定课程)3.校本课程(活动类课程)(四)自信是探究的心理基石在生活中濒临饿死的“梭鱼”,最最需要的久违的美食——成功!例1:饿死的梭鱼例2:会跳舞的跳骚例3:爸爸,请不要砸我的鱼缸3.“渴望伟大”是个体行动的不竭动力例1:两个女人的对话;例2:女人的利器——“夸丈夫”;我老公都当上局长了,你的老公呢?……例3:“贴标签”与“天平理论”;(五)探究是成功人士的显著特征例1:“爸爸带你找宝贝”——刨倒大树的华盛顿例2:发明大王爱迪生“孵小鸡”的尝试。例3:牛顿从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到“万有引力定律”。例4:瓦特从探究“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动”到发明蒸汽机例5:回声的距离质疑——75米还是37.4米?(一)一个司空见惯的误区——“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二、关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例1:“找位置”——举一反三例2:“找春天”——导而弗牵例3“”:一个恶性循环的魔力圈;教师“满堂灌”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厌学例4:学习魔力圈;(二)一些似是而非的教育观念1、“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例1:“白日依山尽”质疑——学生为教师解惑;例2:《骄傲的舞蹈家》结尾争鸣——师生共同解惑2、学生就像盛知识的口袋,老师就像往口袋装知识的人;例1:“桌子砍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例2:床上还有什么?例3:“主任,我这节课没有讲完”;3、“学贵有疑”;例1:传送带的风波;例2:“假如地球突然停止转动”;(三)课堂因错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