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法理学1.法律关系是法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法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是统治阶级的表现,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3.法律规则:①根据内容的规定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权义复合规则;②根据规定内容确定性程度不同,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③根据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4.权利和义务:①法律权利具有法律性、自主性、利益性以及义务的关联性特点;②法律义务具有法律性、不利益性、与权利的关联性、应然性和强制性的特点。5.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三种要素组成。6.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以及国家。7.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8.法律关系的客体:物、人身、精神产品和行为结果。9.法律关系处在不断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运动过程中,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基于以下两个条件:一个是法律规范,一个是法律事实。10.立法程序: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公布法案等程序。11.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12.通过法律的方式,有公开表决和秘密表决两种。13.司法又称为法的适用。14.司法公正既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尤其以程序公正为重点。15.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16.守法是法的实施的一种基本形式。17.一般来说,违法行为要有行为人在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但并非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求有故意或过失。218.法的概念: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19.法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自己)、评价作用(他人)、预测作用(相互)、教育作用(一般人)、强制作用(违法犯罪者)。20.立法原则:合宪性和法制统一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21.立法程序:法律案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案表决、法律案公布。22.法律体系不包括国际法和已失效的部门法。23.我国法律部门一共有7个,分别是宪法、行政法、民事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24.全国人大可以制定宪法,全国人大和常委会可以制定法律,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可以制定部门规章,省级、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政府规章,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不行)可以制定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