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综合写作(申论)》全真模拟卷(四)注意:1.本卷为全主观题,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请在试卷、答题纸上严格按要求填写姓名、填涂准考证号;3.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4.特别提醒:请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一、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30分)案例(一)羊年年关将至,新春走基层活动拉开大幕。本来,走访慰问活动是为了让特殊群体、困难群众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实惠,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幸福年,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好事。然而,少数领导干部却是人走心不走,走人不走心,这着实令人寒心。有的干部走访像是在拍电影,走访之前要对被访人层层筛选,必须是“良民”,要“会说话”,家里要能“进得去人”;走访时记者跟拍,地方官层层陪同、迎来送往,在基层吃饭、收受土特产品,给基层和群众增加了负担,让访民变扰民;在走访过程中,蜻蜓点水,有应付差事心态,拉拉手,拍拍照,送点钱物,问候一下,安慰几句,就匆忙离开……回头报纸、新闻上一看,领导果真是“男一号”,群众却成了“跑龙套”的。走访基层不是“电视真人秀”,何必拍成“大电影”?党员干部走基层是为了解社会底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如此折腾,非但走不到最困难的群众家里,反而把党和国家对群众的关怀“演绎”的劳民伤财,又何谈走到群众的心里?慰问困难群众要实在,不能让他们的生活受到打扰。他们干不了农活,做不了家事,只能干等着领导们上门“拜访”。而走访定点的结果就是走访组只能和小部分的干部接触,隔离了和绝大部分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走访群众一旦进入了定时定点的状况,就会陷入“走访、了解、研究,再走访、再了解、再研究”周而复始、徒劳无用的循环圈,走访的永远是哪几家,了解到的还是那些老问题,研究来研究去就是“纸上谈兵”、“照图画圈”。走访慰问活动也应该有自己的“新常态”了。“送温暖”何须只在春节,平日里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不妨从“冰箱”里取出来,放到“微波炉”里热一热。积极去探索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把服务做在平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好惠民政策,那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招牌,是时候该砸掉了,莫让群众路线与群众渐行渐远。话说到底,老百姓期盼一年,不是为了看领导是不是没变样,也不是指望杯水车薪的慰问品。从源头上解决困难群体的生存困境,不再靠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