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23年第28期兰台内外数字档案创新研究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方向和路径,将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能够打破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模式,减少人工作业量,推动档案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从而为高校的长效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新技术给各行各业开展工作都提供了便利,传统单一片面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对档案管理的需求,而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还能够弥补传统纸质档案的不足,以数字资源的形式永久保存下来,避免出现纸张风化、丢失以及破损等问题。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想要查询档案资料,无须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需要在数据库中搜索关键词即可。为此,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2.实现档案资源共享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大量复杂且烦琐的内容,其中既包括学生学籍信息、教师管理信息,也包含科研信息、党群信息、设备设施信息等,信息格式和类别不一,管理难度较大。想要应用特定的档案资源,就要耗费时间和人力查询,这种查询方式难以实现远距离传输和实时调阅,阻碍了管理人员快速、高效开展工作。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可利用各种技术软件管理档案资料,经过授权后,管理人员登录软件系统,可快速获取到所需资料,进而打破时间和空间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限制,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共享,提升档案资料的综合利用效益。3.减少管理差错率在传统以人工为主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因工作量较大,管理人员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档案资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失误率较高,极易出现档案混乱、归档错误、分档不明等情况,给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不良影响。利用信息化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变成电子档案后永久保存,可降低人为失误,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缺少档案管理机制现阶段,部分高校受传统工作理念影响较深,仍在沿用传统粗放式的档案管理模式,这种落后的档案管理方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长期应用这种管理模式,加大了档案遗失、被泄露的概率,甚至出现了恶意篡改等不良情况,既无法保证管理质量,还可能造成信息被泄露,影响高校的健康发展。此外,许多高校认识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