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一、工笔画中的装饰性绘画艺术从原始社会开始便作为人们简单枯燥生活中的装饰的角色出现。而平面化的装饰,从我国原始社会的陶器上就可窥见。如仰韶文化中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图1),这件器物上的《鹳鱼石斧图》是现在我国已知的新石器时期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陶制图画作品。这件作品所运用的就是中国非常传统的绘画技法——勾勒与没骨。其线条简单流畅,概括性极强,寥寥几笔就表现出了斧子的结构和鹳的神态。这里所使用的绘画技法,也被称为工笔画的雏形。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人物御龙图》与《人物龙凤图》,虽因年代久远已看不清原本画面的具体设色情况,但其中人物嘴巴与衣服上残留的一些淡淡的朱红色和简洁干练的线条、平面化的绘制方式,都充分表现了早期工笔画中有关装饰性的特征。中国工笔画的发展与西方绘画截然不同,散点式构图造就了其在构图上的平面化;而绘画工具毛笔的特殊性能将所描绘的事物都概括成复杂或简单的线条,线条的处理更增加了画面的装饰韵味;此外,三矾九染的绘画方式也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强烈的质感效果。这是中国工笔画的独特魅力。二、顾生岳工笔人物画作品概述顾生岳的作品根据其整个绘画生涯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专注于现实主义创作,大多选择重大历史题材,画面充满故事性。画面中人物造型动态多样,大量的速写训练与连环画创作使得他具备了过硬的造型能力,能够把控住宏大的画面,并且擅长使用传统的工笔技法进行勾勒填彩。中期顾生岳的作品充满能量和戏剧化想象力,相较于早期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这一时期更倾向于表现人物扎实的造型、戏剧化的叙事情节与带有纪念碑性的深邃思想,色彩在作品中多服务于造型与笔墨,成为画面情节的一部分。这一时期大量的对西方绘画的借鉴也使他的作品更具有故事性与强烈的情感表达,线条更加凝练,人物造型也趋于主观,有一些夸张变形的处理,但这种夸张变形的处理,也是建立在顾生岳扎实的人体结构知识储备基础上的。本文对于顾生岳绘画装饰性的探讨,也是以其中期的作品为主。晚期的顾生岳又创作了一批历史题材、伟人题材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有中西融汇贯通的意味,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种雕塑般的庄严与肃穆,颜色的使用变得大块简洁。这一时期,可以说高度概括和熟练的色彩语言使用本身已经成为他工笔人物画作品的符号。三、顾生岳工笔人物画中的装饰性语言(一)构图的装饰性现代所讲的构图概念更多来源于西方,而中国传统绘画中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