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麻醉前准备术前充分和完善的各项准备,给麻醉、手术及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性和保障。下面我们从6个方面讲述一下麻醉前应该做好那些充分的准备。一、早期及时液体复苏、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烧伤后局部毛细血管网开始渗漏,血浆带走水分从毛细血管流失到组织中,造成组织水肿。气道内、外组织水肿可造成气道阻塞;胸壁水肿可致呼吸困难;四肢水肿可造成肢体的缺血坏死,这种渗漏可持续3~36小时。低血容量和易凝血的特点造成系统、脏器灌注不足,形成所谓的“烧伤休克”。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脉搏细速、呼吸浅快,尿量少,患者渐进性的烦躁和定向力丧失,有时会出现意识丧失。烧伤早期心肌收缩率下降,主要原因是体液因子的作用,虽然还没有发现一种特异性的心脏抑制因子,但损伤组织会释放一系列中分子物质如白介素、前列腺素、氧自由基、组胺等进入循环系统导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又因烧伤后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下降,使心血管对内外源性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造成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冠脉血流的减少加剧了心脏收缩功能的损伤;此外、外周血管阻力也增加,因此术前一定要做好补充能量,电解质,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术前的充分评估,进行连续的水、电解质分析,积极补充与调整。动态的监测与调整需要延续整个围术期,术中30~60分钟进行血气、电解质分析,连续监测,是及时发现和监测水电解质紊乱的重要措施。二、高代谢状态烧伤病人注意补充能量。大面积烧伤患者代谢率明显增高,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引起瘦体重的减轻。营养供应不足可以使患者创面愈合延迟、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补给的营养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公认的营养的补充,应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外营养为辅的原则。最常用的管饲途径是鼻饲管,管端可至于胃十二指肠或空肠等处。此优点是并发症少,价格低廉容易放置。高代谢期,患者对缺氧耐受性显著降低,评估患者的代谢状态,包括体温、氧耗量、循环状态等,以术前值为参考,调节呼吸参数,适当的镇静镇痛药物用药方案,以及适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高代谢患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烧伤病人的术前进食进水时间,有反流误吸风险,患者术前可静脉给予适量的水、电解质和葡萄糖,或同时给予胰岛素。第三注意简化尿液保护肾功能。烧伤患者麻醉前准备的基本原则是保护肾功能,维持正常的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