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独具演示第一节晶体的常识●课标要求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2.实验探究:明矾晶体的生长条件。●课标解读1.了解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掌握晶体的重要特征,结合实例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理解晶胞的概念、晶体与晶胞的关系,熟练掌握晶胞中位于顶角、棱上、面上、晶胞内的粒子数目的计算方法,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学地位本课时在本章中算是比较简单易学的一个课时,晶胞的计算虽然简单,但它在选修3中的地位可不低,因为它是高考的热点。●新课导入建议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O)、白色的碳酸钙等。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晶体的特点。2.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3.了解晶胞的概念,能够计算晶胞中的粒子个数。1.学会区别晶体与非晶体。(重点)2.能运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微粒的数目。(难点)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排列非晶体原子排列相对有周期性有序没有无序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提示】最可靠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习惯采用的晶胞都是。整块晶体可以看做是数量巨大的晶胞“无隙并置”而成,所谓“无隙”是指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所谓“并置”是指所有晶胞都是排列的,取向相同。基本单元平行六面体平行2.(1)晶胞是否全是平行六面体?(2)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是否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提示】(1)不一定,如有的晶胞呈六棱柱形。(2)不表示,只表示每个晶胞中各类原子的最简整数比。【问题导思】①晶体组成均一,那么晶体一定是透明的吗?②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沸点,那么是不是说非晶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熔化吗?【提示】①不一定。②不是。由于晶体和非晶体在结构上的差异,导致它们在性质上有所不同。考查固体的某些性质,可以判断某一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二者具体差异如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具有规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