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3——一个人扫地【创意聚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然而要搞好教室卫生也并不容易,人多了扫不干净,索性就由“一个人扫地”。本创意设计巧妙地处理了“一”与“多”的关系,解决了多人扫地却不见成效的难题。“一个人扫地”的“一”,不是指数学意义上的“一”,而是“承包责任首问制”意义上的“一”,这种定位不仅使创意上升到了教育意义的价值,具有比较高的立意高度,并且为“谁来扫”“怎么的操作提供了可以灵活变化的多种变式。一、“一个人扫地”的由来由于班级包干区的范围太大,学生在随笔里写道:“假如我们学校是我们的祖国,那我们班分配到的场地不是西藏就是新疆了。要知道把那么大的场地打扫干净,起码得半个小时吧。”劳动委员来诉苦说:“班里六十多个同学,教室里的桌子排得密密麻麻,掉在缝隙里的纸屑垃圾很难清理,座位上总是坐满了人,课余这点时间,根本来不及扫。”怎么办?我们先借鉴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化大为小,化整为零,责任到人,赏罚分明,但以失败告终。于是再实施:每天只有一个值日生。一段时间过后,教室整洁了,地板拖得发白,讲台擦得一尘不染……眼看着“不可能的任务”在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智慧下成了“一切皆有可能”。“一个人扫地”的创意设计旨在激发孩子们的责任心,力图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多样化地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同时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诱发学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以非理性带动理性,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和向善心理,有效地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实现“无痕化”教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然而要搞好教室卫生也并不容易,人多了扫不干净,索性就由“一个人扫地”。本创意设计巧妙地处理了“一”与“多”的关系,解决了多人扫地却不见成效的难题。“一个人扫地”的“一”,不是指数学意义上的“一”,而是“承包责任首问制”意义上的“一”,这种定位不仅使创意上升到了教育意义的价值,具有比较高的立意高度,并且为“谁来扫”“怎么扫”的操作提供了可以灵活变化的多种变式。二、“一个人扫地”的合理化建议“一个人扫地”的“一”,当然不是指数学意义上的“一”,而是“承包责任首问制”意义上的“一”。即这一天的班级卫生问题由某一学生负责,如何具体地安排分工,由该同学自己想办法。(一)谁来扫一个人既要扫教室,还要扫场地、拖地板、倒垃圾、清理讲台、擦黑板,分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