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课程标准视域下的美术学科综合.pdf
下载文档

ID:3350174

大小:1.87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3-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艺术 课程标准 视域 美术 学科 综合
教学心得ARTEDUCATIONRESEARCH艺术课程标准视域下的美术学科综合口齐钰杰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以美术和音乐为主线,融合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的课程理念,必然会引起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重构。这也是在提侣美育的大背景下,艺术教育呈现出的多元化样态。基于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通过姊妹学科之间的跨学科交互,使美术课程繁而不散,体现出艺术课程的共同价值和学科向心力,是值得教育从业者研究的问题。该文通过美育本位观、课程标准指导、艺术教育观、艺术本位观四方面窥探艺术学科综合的内因,探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背景下的美术学科教学实施整合建议。关键词:艺术课程标准跨学科美术学科综合义务教育2022年4 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以下简称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2022年版艺术课标继承与发扬课改精神,在总结先前以美术、音乐为主的艺术课程改革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了综合的艺术课程标准,并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核心素养为主线为艺术教育教学提供指导。仔细研读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了解课标的修订变化和发展原因,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下明确教学方向,提升教学效率,为新时代培养优秀人才。一、艺术学科综合的内因1.美育本位观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进一步凸显了国家对于美育事业的重视,深化了学校美育的全面建设。文件强调完善学校美育课程设置,提出“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除了丰富艺术课程内容的建议,文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还提出阶段性要求,指出各科艺术课程并非均衡发展,而是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情况下,逐步开设其他艺术课程。同时,文件中提到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作用,以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理念,这在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中均有提及。由此能看出,此次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统整是建立在美育背景下的一次改革。对于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孔新苗曾从素养/感受力、审美/表达力两对关系的分析入手,提出艺术教育通过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体验以及艺术学习活动中的个体专好,结合评价体系、课程资源等实现美育素养和审美感受力培养。同时,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细读,导向对于相应艺术语言探索的需求,驱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艺术理解力、美学批评能力等奠定了基础。另外,艺术语言的实践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不再强调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强调以艺术体验为目的的艺术技巧教学。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1 。因此,素养/感受力关系是美育对学生内在修养的建构,审美/表达力关系是艺术教育对学生外显表达能力的培养。从理念构建到方法论,在两对关系一内一外的作用下,生成了个体的美育素养。2.课程标准本位跨学科在2 0 世纪以来的教育学理念中发展已久,我国在2 1世纪初制定的艺术类课程标准中对艺术学科之间的跨学科也早有体现。2 0 0 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部分提到,第二学段“综合探索”领域的目标是:“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社会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已的创作意图。”2 在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文件进一步表示加强美术学科与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学科、文化、生活等环节的联系。美术学科“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强调进行情感表现,学生要学习线条、色彩等基本造型要素,并在不同学段逐步学会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组合原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表达审美感受方式上也提到了肢体语言,提倡教师通过电影、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之间的连接点,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这些理念在2 0 1 1 年的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发展,除了美术、音乐课程标准,还颁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0 1 1 年版)。文件继承高中艺术课程标准的经验,提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至此能够看出,课程标准是逐步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作为一个统一的学科构建的。但是在彼时,艺术各门类课程的学科边界不甚清晰,如同“粥状结构”,并且教师的匮乏和教师的培养也是一大难题 3 。所以,在历经十年左右的探索后,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的颁布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新方案:其一,完善音乐、美术教师培训的同时,逐渐加强对“新三科”(舞蹈、戏剧、影视)教师的培养;其二,保证美术、音乐两大学科基石,再采用融通、跨学科方法,结合其他学科,确保基础教学的实施;其三,改善课程结构,建设“石榴籽结构”课程,在保留各学科结构层次独立性的同时,突出艺术学科的共性与综合性。3.艺术教育本位观课程统整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主题之一,其让学科越来越综合化,让课程结构中的学科知识不再是碎片的、孤立的,学科之间的边界也不再是严格的壁垒。1994年,美国制定了第一套全国性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以177美街教育研究艺术学科群的方式,将音乐、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统整在艺术教育中。2 0 1 4 年,美国颁布了国家核心艺术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媒体艺术,进一步强调艺术教育作为综合学科对于2 1世纪人才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将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能力作为艺术学科学习的重要技能。2014年的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加强了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在呈现和表述方式上统一编订了美国核心艺术标准、艺术学习概念框架等内容;又分别编订了各个学科的学业要求,在突出各学科独特性的基础上兼具融通性,同时强调艺术学习过程的综合性。2011年,澳大利亚课程评估和报告局(ACARA)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艺术课程的门类,包含舞蹈、戏剧、影视艺术、音乐和视觉艺术五大学科领域,同时制定了课程实施的范围、顺序以及内容等,成为澳大利亚各州开发艺术教育课程的依据。此外,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瑞典、日本等也陆续进行了艺术教育课程统整的课程改革。4.艺术本位观近现代以来,艺术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艺术各门类的相互融通与借鉴也更加密切,这种现象在后现代以来更加突出。美术作为静态的空间造型艺术,在与其他艺术的联系中表现出强大的兼容性。“美”是艺术的核心本质之一,不同艺术的美如果可以达到契合,便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异质同构。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突出性质便是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在美术方面,杜尚的“现成品”作品自行车轮泉等彻底突破了架上绘画的传统范畴,在此浪潮下出现的各艺术流派使用装置艺术等综合创作方式,将美术与其他艺术进行了深度融合并使其广泛发展 7 。现代科技为艺术表现提供了新的可能,艺术本身也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摄影、电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综合艺术逐渐兴起,艺术的综合表现形式成为艺术家不断探寻的话题。如,坂本龙一的艺术展览“观音听时”就结合了美术与音乐的双重特点,艺术家通过声音、光影与环境装置的组合给观众带来更多元的艺术体验,充分调动观众的多种感官体验,让音乐的流动性更具象化、沉浸化、可视化,达到一种音可以观、时可以听的美学意境。美术这种与姊妹艺术相融合的外延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的综合创新上,而且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内容上,美术独特的视觉印象也为各种姊妹艺术提供了优秀的创作素材。近些年,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被再创作。2 0 2 1 年,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这种跨界融合对传统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新的诠释。只此青绿将千里江山图的青绿美学融入舞剧的舞台形式、肢体语言以及服装道具,强调了宋代绘画美学的独特审美,体现了美术作品跨界融合的生命力。此外,还有以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为创作题材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以唐代陶角为创作素材的舞蹈唐宫夜宴,以龙门石窟为创作素材的舞蹈龙门金刚,等等。这些作品的创作题材源于美术作品,传达的主题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178式是舞蹈,同时又融合了音乐、蕴含美术原理的服化道等,让“活起来”的文物构成了观众对民族文化之美的想象。不同门类的艺术有着各自的边界,但是同处艺术领域,它们众多共性的融合也是艺术发展中不可阻挡的趋势。所以,艺术教育应求同存异,在保证学科主体性的同时融合多学科发展。二、艺术课程标准视域下的美术学科综合路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学生获得跨学科知识的五种方法:学生可以学习跨不同学科迁移的关键概念或“大概念”;学生可以学习识别跨学科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可以通过主题学习,将不同学科联系起来;跨学科学习可以通过合并相关学科或创建新学科组织和促进;在课程中,基于项目学习可以为促进跨学科研究创造空间,因为学生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处理复杂的课题。此外,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中的课程理念也为人们提供了把握艺术课程的三个关键内容: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基于此,笔者根据艺术学科综合的四个内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获取跨学科知识的五种方法,并根据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中课程理念的三大内容,探讨艺术课程标准视域下美术课程与姊妹学科之间的跨学科交互路径。1.以“以美育人”为思想核心上文提到美术与姊妹艺术相融合的外延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的综合创新上,而且体现为为各种娣妹艺术提供优秀的创作素材。这种素材正是艺术作品内容中题材与主题的来源,而主题是寓于作品内部的主观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精神所在。这种精神是实现美育的一种路径,如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中强调的三大文化一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将美育价值贯穿在教学中,这也是艺术学科之间跨学科交互的路径之一。这种方式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联系不同学科的主题学习有着相似的实施理念。如,通过只此青绿千里江山图等跨学科作品,教师可以其中共同的美育思想提炼和统整关键概念或“大概念”,设计单元课程。2.以艺术课程标准为导向自2 1 世纪以来不断的课程改革使艺术课程标准已经建立起成熟的结构,通过各科分写和综合修订的方式,既适应中国目前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又提供了可行的实施建议。艺术课程在各科艺术实践中均提及跨学科交互,美术学科的“综合探索”、音乐学科的“联系”,以及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都是在保证各自学科本体的基础上进行的跨学科探索。图1 为艺术课程标准中各科艺术实践的跨学科融合指导。各科课程内容中设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中又针对内容、学业提出要求并提供教学提示。如,美术学科第二学段学习任务5“融入跨学科学习”的内容中就提到创作画册、摄影集、动画、微电影等课程形式。诸如此类进行不同艺术之间的跨学科综合,在其他学段、其他艺术科目中亦有提及。此外,学业质量环节中对学生美术跨学科情况的评判也有具体的描述。所以,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通过组织与统筹艺术类相关学科,已经将各艺术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教学从教、学、评各个方面提供了完整的思路,对艺术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把握艺术课教学心得ARTEDUCATIONRESEARCH艺术实践音乐【联系】美术【综合探索】舞蹈【融合】戏剧(含戏曲)【融合】影视(含数字媒【融合】音乐与社会生活程姊妹学科之间跨学科交互的设计方向。3.以艺术教育学科综合化为抓手由于艺术本身的范畴不断扩大,艺术教育的范畴也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艺术形式为跨学科的美术课程提供了直接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采用综合类艺术形式,如定格动画、舞剧等,将对艺术学科的跨学科交互起到良好的作用。世界艺术云图2 0 2 2“1 滴水1世界”ANOBO世界少儿科技艺术巡展中,“神话与水”展项是由学生全程参与制作的手偶剧表演。在展项中,学生进行了手偶形象的设计、角色的设定、故事背景的编写、舞台效果的营造、背景音乐的选取以及手偶剧的表演呈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融合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的实践,创新了艺术表现的形态,这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此外,传统的艺术也可以互相表现。如,用美术的点线面表现音乐的起伏跌岩,用音乐的听觉形式表现美术的山水之美,等等。2 0 2 2 年福建省美育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王文琳的美术课程画音乐通过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等人的作品,让学生体验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融合。这种美术课程有大量优秀的案例可供参考,通过合并相关学科或创建跨学科的学习突出课程综合,学生可以对不同艺术门类的关键概念进行迁移并加强理解。4.以艺术实践为落脚点以课程标准为设计思路,以综合艺术为形式,进一步落实教学实践。对于艺术学科之间的跨学科交互,教师不能流于理论探讨,而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其可行性。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小学美术教师马瑛曾以“艺术与科技”为主题设计了平面电路艺术、编程电路艺术、立体电路艺术三个主题单元课程。这一系列课程中,美术为外显形式,包含绘画、布艺、雕塑、动画以及音乐等,科技则为美术形式的呈现与融合提供内了在的支撑。所以,艺术不仅能够与科技建立起跨学科联系,而且能够借助电路和编程,将光、色、形、声融合成综合的艺术形式,使美术与音乐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原特聘研究员杜梁设计过一系列“儿童装置艺术课程”,课程中音乐与妨妹艺术音乐其他学科美术内部综合美术与姊妹艺术美术与其他学科舞蹈与姊妹艺术美术与社会舞蹈与其他学科舞蹈与社会生活有一件美术作品宣言,在响铃声中,装置上的炭条随之在地面留下痕迹,作品既具综合性又蕴含深刻的哲思。这些课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更是学生的学习实践。从课标课程理念中的“重视艺术体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基于项目学习促进跨学科研究的观念,人们可以看到艺术学习过程中实践体验的重要性。总之,2 0 2 2 年版艺术课标既是对中国课程改革多年来经验与成果的总结,又是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艺术学科优势,坚持以美育人的思想核心,以艺术课程标准为导向,加强艺术教育学科综合化和艺术实践体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参考文献:1孔新苗.论为美育的艺术教育 J.美育学刊,2 0 2 2,1 3(4):1-1 0.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3尹少淳,张雪婷.美术课程拓展为艺术课程之我见 J.艺术教育,2022(7):10-11.4胡知凡.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的特点与借鉴意义 J.教育参考,2015(3):2532.5林静雅.澳大利亚艺术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探析 J.世界教育信息,2012,25(2):37-38,48.6钱初熹.跨越学科界限的美术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J.中国美术教育,2 0 0 2(5):2-7,19.7李荣.论音乐与美术的融通关系一以德彪西音乐作品为例 J.中国音乐,2 0 0 5(2):1 4 4-1 4 6,1 7 5.8胡知凡.核心素养与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2 0:3 5 6-3 5 8.(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编辑王雨晴179传统文化的血脉运用运用戏剧戏剧手段方式组织进行校园知识活动学习红色经典的基因现代科技的力量多元文明的精华图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