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CHUJIAOYULUNTAN2023年第8期(上半月)总第449期摘要:在中小学阶段实施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弱化了学校劳动教育,淡化了家庭劳动教育,且中小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使得劳动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学校要优化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家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激发中小学生的劳动兴趣,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勤于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关键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教育价值劳动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它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被不同程度地弱化,从学校到家庭普遍存在不重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因此,很有必要让劳动教育回归中小学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作为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认真分析造成当前劳动教育尴尬处境的原因,积极探索可行路径,改变中小学劳动教育缺位的现状,切实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下面笔者就新时期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一、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1.有助于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小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既能够使他们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辛苦,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懂得自己的幸福生活需要依靠劳动去获取,还可以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有效达成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目标。2.有助于发展中小学生的智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学生一般都具备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头脑。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能认识很多新鲜事物,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发育。3.有助于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参加各种劳动,会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锻炼,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现在大多数中小学生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既不参加家务劳动,又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通过劳动,可以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改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二、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1.弱化学校劳动教育首先,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部分学校仍然注重升学率,从学校到教师迫于考试评价的桎梏,并没有真正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