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CHUJIAOYULUNTAN2023年第8期(上半月)总第449期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深入发展的当下,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课堂教学目标等都是创设不同教学情境的参考因素。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情境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文章对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从学生素养培养、学科质量发展等方面寻找教学情境创设的更多可能性,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同时,激活其内在活力。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以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切入点的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各学段教师都积极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场景,用多元化的教学场景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有趣,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对于小学生而言,精彩多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他们快速地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帮助他们建构知识框架,还能让他们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得更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比能够回答问题更有教育意义,更能体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这样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数学问题的引导下形成提问式的思维模型,并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带动下不断探究,使其逐步具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基于教学内容直接进行提问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问题情境能让他们知道如何在不同的环节提出不同的问题,降低他们提出问题的难度,并提高他们提出问题的质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长方形物体?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他们见过的长方形物体。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一个标有长和宽具体数值的长方形,并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要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话音未落,学生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可以将4条边的长度都加起来。”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将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