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方略1627/2023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山东省滕州市善南街道清华园小学王慧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技能等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业作为考查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程度、反馈学生学习状况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应积极创新作业设计形式及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小学高年级教师要不断地反思作业设计形式与实施的问题,认识到高年级语文作业现状,探究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主体对作业认识存在的误区,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形式,提高作业效率。一、基于小学高年级分析语文作业设计现有问题(一)教师认知问题在小升初的学业压力,以及以往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为了让学生考进理想的学校,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更突出测验以及习题的作用。在该情况下,题海战术较为常见,比如每周定量的语文试卷等,弹性作业在总作业中的占比相对较少,教师缺乏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了解,更无从得知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作业以理论性的书面作业为主,这不仅加重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也增加了自身的工作量。此外,部分教师设计和布置语文作业时,缺乏对教学的全面思考,这会导致在实际的语文知识讲授中会随意更换作业设计方案,无法达到当前教育背景下素质育人要求。不仅如此,部分教师没有切实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语文作业内容乏味、枯燥,多为重复性较大的作业,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二)学生认知问题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意识还处于成长初级阶段,一些错误的作业认知会影响作业效果的实现。比如,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就会产生消极心理,完成的效果自然会比较差。通常情况下,语文作业主要选用书面形式落实,若是学生没有在时间内完成作业,或是作业完成情况不符合要求,将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惩罚,比如口头批评,或是重复性作业等,随着次数的增加,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降低完成语文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久而久之将形成抵触心理,这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形成将产生不利影响。(三)家长认知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其大多已经意识到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见解,但在此期间需要家长及时引导,这将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家庭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所提供的正确引导对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至关重要。教师设计布置语文作业后,往往无法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