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芳(1975—),女,福建福安人,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改专项课题:研学乐融合劳动美的实践探索(Fjjgzs21-261)。2023年7月第9卷第7期当代教研论丛ContemporaryTeachingandResearchJul.2023Vol.9No.7[文章编号]2095-6517(2023)07-0121-0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链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刘芳(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福建福安355000)[摘要]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活动。在小学时期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载体,链接劳动教育很有必要。文章拟从当下劳动教育的意识缺失、行动不足及情感弱化等角度出发,指出两者相关联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索。[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劳动教育;探索[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6517.2023.07.030“劳动创造美好未来”不仅是人民群众对劳动的深切赞美,同时它也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指明了基本方向。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探索劳动教育内涵,同时,也能改变原有不良生活习惯,培养自立自强的优异品格。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1]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活动课程,教材中有不少劳动教育的主题内容,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引导感悟,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形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课程教材资源,还能将一些形式化的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为立德树人提供保障。一、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1.意识缺失当下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一些教师并未能深入领会劳动教育的深层目标,很多教学活动只将劳动教育放在过于粗浅的劳动技能培养层面。例如,在进行生活劳动教育时,一些教师试图用比赛的做法激励学生做技能比拼,但此类活动往往导致学生更注重比赛结果,而未能对劳动比赛背后的价值进行清晰理解与理性认知,其劳动意识依旧是比较模糊的。[2]更有甚者依旧是传统观念,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在孩子学业负担重的情况下,能省则省。真正的劳动教育需要使学生强化技能内化观念,让其具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耐心及毅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2...